民勤习俗之坐月子 - 坐月子

民勤习俗之坐月子
作者:姜清基
怀孕的妇女在分娩之前叫“孕妇” , 在生产之后就叫“产妇” , 一月之内叫“月婆子” 。产妇生下孩子后 , 按照民勤人的习惯 , 要一个月不出房门 , 怕得产后风 , 叫“坐月子” 。
【民勤习俗之坐月子 - 坐月子】月婆衣着——民勤人认为 , 产妇生了孩子 , 全身筋骨都“崩”开了 , 易受风着寒 ,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 , 月婆子都必须穿棉衣、棉裤 , 头上包头巾 , 脚上穿棉鞋 , 直到满月 。
产妇一月之内白天穿这么厚实 , 晚上还要用厚被子捂得严严实实 , 生怕着风 , 落下病根 , 这冬天还好些 , 如果是大夏天简直愁煞人也 。民勤有一句话叫:“男人怕的割麦子 , 女人怕的坐月子” , 捂得严可能是女人怕坐月子的一个原因 。家乡人还认为月子里的着了风的病 , 要在下一次坐月子时重新捂才能治好 。
月婆饮食——月婆子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 因为她的饮食关系到两个人 。月婆子吃得不合适 , 就会在婴儿身上表现出来 。能不谨慎吗?民勤坐月子的月婆子 , 主要吃的是小米汤 。据说月婆用大的容器(如小盆子)喝小米汤 , 孩子的膀胱大 。小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民间认为小米粥上面一层是“米油” , 富含营养且可“下奶” 。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 , 小米含有多种营养素 , 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粮食 , 是优质的主食原料 , 且易于消化 , 是不错的月子餐食材 。小米的原身是谷子 , 碾后 , 去壳而成颗粒小、色泽金黄、性温和的小米 , 熬粥或做成小米饭 , 味香可口 , 特别受到家乡人的喜爱 。月婆子刚生 , 一天只喝小米汤 , 一般每天要喝五六次 。几天后 , 每天可以吃一次汤饭 , 饭里放少许羊肉 , 并可辅助鸡蛋、鸡汤、鱼汤、羊肉汤之类的补品 。
母乳——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奶水是最富有营养的、也是最为珍贵的 。
孕妇一旦分娩 , 产妇的奶水自然就来 , 这是造化的神奇之功 。人们对这种神妙之功的敬畏 , 就生出了种种做法 , 形成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习俗与趣闻 。
孩子已生 , 产妇的奶水迟迟未到 , 怎么办?一 , 化奶 。产妇没有奶水 , 婆婆急得火烧火燎 , 去村庄里化好多人家(最好是不同的姓)的面 , 和面给产妇吃 。
二 , 送奶 。孩子出生后 , 婴儿的外婆以及月婆子娘家的姑妈、姨妈、婶婶、嫂子都带食物一起来看产妇 , 这就叫“送奶” 。带的礼物有饭食 , 多是面片子 , 或是绑着红头绳的面团 , 或是一只鸡、几斤鸡蛋 。送奶后 , 产妇的奶就会“很充足” 。
三 , 吊奶 。产妇奶少 , 婆婆做完饭 , 要把饭从房屋天窗吊下来让产妇吃 , 意为奶从天而降 , 汩汩而下 。为了奶 , 真是煞费苦心 。产妇的奶水正常 , 不就没事了?不 , 正常了有正常的做法 。有些婆婆让月婆子吃不放盐的猪蹄 , 以增加乳汁 。吃过这种猪蹄的月婆子 , 后来回忆起来 , 没有一个不摇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