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脑瘫 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
但是晓豪的妈妈却发现,宝宝都过了一岁,还不会站、不会走,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孩子是“脑瘫儿” 。
“近年来小儿脑瘫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中国估计有700万以上的脑瘫患儿 。”究其原因,产前因素是主导,特别是高龄孕妇的多胞胎常常是脑瘫的常见病因 。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原因 。如能正确认识脑瘫,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多数情况下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脑瘫的症状被误诊为缺钙所致,结果使患儿失去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 。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脑瘫 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

文章插图
“软”是脑瘫儿早期表现
脑瘫即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部分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
这种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发育迟缓,表现为抬头、翻身、握物、坐、站和走等发育落后,家长常称之为“软” 。姿势异常最常见的是头后仰、眼斜视、上肢内旋、手后背、下肢内收交叉,踮脚尖等 。
有的宝宝到了六七个月大时,头耷拉着,手脚软绵绵的,不能翻身,不能独坐 。往往有人会劝年轻的父母们:“宝宝是缺钙,补钙就好了 。”
其实,有的宝宝并不是缺钙这么简单,很可能是患有脑瘫 。
很多家长认为,缺钙的孩子才“软”,于是盲目给早期脑瘫患儿补钙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
其实,小儿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与脑瘫有本质的不同 。追问病史,孩子出生前后也多有窒息缺氧、早产、黄疸等因素 。
有些家长明明发现了异常,却觉得可能是缺钙或发育慢,这就需要到医院儿科门诊来筛查脑瘫 。
及早发现蛛丝马迹
1.儿童脑瘫的发现有两个比较早的阶段
第一个是3—6个月,这是脑瘫儿发现的超早期,如果这时候发现孩子的头抬不起来,呼唤宝宝也没有回应或者没反应,就得警惕孩子可能是得了脑瘫 。
在超早期发现的脑瘫患儿,治愈率是很高的 。其次就是6个月到1岁的阶段,属于早期发现,都有治愈的可能 。
2.脑瘫患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 。
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少动或过多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 。
2—3个月时,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 。
4—5个月时,不会翻身 。
7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智力发育也可能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
3.另外,孩子还会有异常的动作或姿势 。
如: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肢体运动不协调,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异常动作和姿势 。
小孩在5个月大以后,唾液腺分泌旺盛,口腔空间较狭小,而且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醒着睡着都会流口水,一般在一岁以后发育完善,就不会再流了 。
如果小孩到了两岁还经常流口水,就要考虑脑瘫或智力低下的问题 。
提醒:如果此时宝宝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孩子到6个月大时,其脑瘫症状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 。比如,一部分患儿会出现患侧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肌腱挛缩;还有些患儿会呈舞蹈样动作,步态不稳,严重者还伴有癫痫、视力障碍和听力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