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更受子宫内膜癌青睐


丁克族更受子宫内膜癌青睐

文章插图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网上有报道称近70%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肥胖女性,这种说法让很多人觉得不敢相信,那么,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目前情况如何呢?日常应该如何防治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李小毛教授,李小毛教授表示,有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症状的女性尤其要注意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日常预防要注意健康饮食,少吃激素成分的补品或保健品 。
肥胖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50%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在网上我们常常会肥胖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更高,70%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肥胖女性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危言耸听呢?李小毛教授介绍,此说法的确稍显夸张,不过目前科学研究发现肥胖的确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据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统计了一万多例病例数据统计,约50%患者为超重或者肥胖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人体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 。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 。
【丁克族更受子宫内膜癌青睐】 此外,李小毛教授还特别提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并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因此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妇女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其他高危人群还有不孕不育、晚绝经、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等妇女 。
“大姨妈”来访不定期要提高警惕
子宫内膜癌早期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当疾病发展至晚期时,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同时常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全身症状,此时治疗效果较差 。
李小毛教授指出,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未绝经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绝经后患者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子宫内膜癌导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与月经紊乱有一定相似性,难以区分 。因此,对于“大姨妈”的不定期来访,广大妇女必须提高警惕 。
中老年女性若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或月经延长、阴道流液、下腹疼痛等症状时,必须提高警惕;绝经期女性若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时间长,更要警惕子宫内膜癌,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 。对于怀疑子宫内膜癌的妇女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做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内膜的情况;若子宫内膜出现异常,必要时还需要行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
“丁克”一族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更高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丁克”一族越来越多,“丁克”一族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不低 。李小毛教授解释说,不孕不育,尤其是卵巢功能障碍不排卵所致的不孕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不生育妇女患病风险是已生育妇女的2~3倍 。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增加 。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有一位年仅18岁的年轻“宅女”因患上子宫内膜癌而被切除子宫,年轻女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是不是都要切?李小毛教授介绍说,虽然子宫内膜癌是恶性肿瘤,但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并非一定要手术切除子宫,必须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