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肝不好是指什么方面( 五 )


其病变基础是韧带、肌肉松驰 , 失去对内脏的牵引作用 。实验证明 , 内脏下垂与脾虚的程度成正比 。对此种病变 , 常采用补中益气、兼以升提的方法治疗 , 常用补中益气汤 。
(三)主统血 统 , 是统摄、控制的意思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 , 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而不逸出脉外 。脾统血的机理 , 实际上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 。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气旺盛 , 就能保证体内气血充足 , 气能摄血 , 这样 , 生成之血就能在脉管内运行 , 不致逸出脉外 。若脾气虚弱 , 统血功能失职 , 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 , 以致出血 , 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 。
中医学习惯上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 。这种出血的特点是:出血时间较长 , 血的颜色浅淡 , 出血多在身体下部等 。对此 , 临床常采用补脾益气、引血归经的方法治疗 。
(3)脾的附属功能
(一)在志为思 思 , 即思考、思虑 , 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正常的思考问题 ,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 , 但思虑过度 , 所思不遂则伤脾 。《素问》说:"思则气结 。"脾气结滞 , 则见不思饮食 , 脘腹胀闷 , 影响运化升清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 而导致头目眩晕、烦闷、健忘、手足无力等 。
(二)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 , 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 , 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 , 润泽口腔的作用 , 在进食时分泌较多 , 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 。在正常情况下 , 涎液上行于口 , 但不溢于口外 。若脾胃不和 , 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 , 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 故说脾在液为涎 。
(三)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素问》说:"脾主身之肌肉 。"脾主肌肉是指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而脾之所以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 是和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不开的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 , 以化生气血 , 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之肌肉中去 , 以供应肌肉的营养 , 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 , 使肌肉发达丰满 , 壮实有力 。
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 , 肌肉失去滋养 , 则肌肉逐渐消瘦 , 甚则痿软松驰 。临床上 , 对某些慢性病 , 特别是消化系统慢性病变 , 使身体逐渐消瘦者 , 大多根据"脾主肌肉"这一理论 , 从健脾益气入手治疗 , 往往能改善身体虚弱状态 , 取得满意效果 。
四肢 , 相对躯干而言 , 是人体之末 , 故称为"四末" 。
四肢也需要脾气输送水谷精微 , 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当然 , 四肢活动和肌肉的强弱也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 , 脾气健运 , 营养物质充足 , 则四肢肌肉丰满 , 活动轻劲而有力 。若脾虚 , 运化功能失职 , 四肢肌肉失养 , 则肌肉痿软 , 四肢无力 , 甚则产生痿证 。
(四)在窍为口 , 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 , 是指人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若脾气健运 , 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反之 , 若脾有病变 , 则容易出现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 , 如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等 。若湿困脾气 , 则可出现口甜、口粘的感觉 。脾主肌肉 , 又为气血化生之源 , 口唇亦由肌肉所组成 。因此 , 口唇的色泽不但是全身气血盛衰的反映 , 又与脾运化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