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1.人的大椎穴在什么位置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文章插图
标准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图) 【取法】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皮肤由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 。项筋膜包绕项部浅、深层肌 。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项筋膜浅层,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入浅层的头夹肌,继进深层竖脊肌中的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 。项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
第二颈神经后支可分为内外侧支 。外侧支参与支配项肌,内侧支为皮支,称枕大神经 。该神经由枕动、静脉伴行,在项筋膜的深面上行,约于上项线水平处,穿斜方肌附着点及项筋膜浅层,分支至颅后部的皮肤 。【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主治病症】本穴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
1.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无脉症;
2.五官科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失眠;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
5.其它:感冒 。【刺灸法】刺法:
1.向对侧或同侧口角方向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 。
2.平刺2.0~3.0寸,透对侧风池穴,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大椎(属于督脉) #部位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针法 直刺,深0.5-1寸灸法:直接灸5-15壮,温灸15-30分钟 #针感 酸胀向下或向头部放散,或向肩部放散 #主治 急性热病,肝炎,癫痫,支气管炎,肩背冷,白血球减少等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
2.大椎的准确位置在哪?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中 。
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
1、取穴方法:
首先正坐低头(当低头的时候两个椎骨才能分开,突出的脊凸才能摸得到,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就是两个椎骨之间,上面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
2、大椎穴的作用
(1)退热
大椎穴在退热效应上有其特异性,《玉龙歌》载:“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林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大椎穴为诸阳经与督脉之会,能够通调督脉,调节诸阳经脉的气机,从而起到通阳解热的作用 。
(2)治疗颈椎病
大椎穴属督脉,督脉为阳经之海,针刺大椎穴可调整阴阳,活血化瘀,祛瘀通络;且大椎穴乃颈项之门户,气血经络皆由此而过,取之针刺可改善颈项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神经血管的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