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象和蚊子教案吧 。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 。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 。
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 。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 。
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 。
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 。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