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扎针怎么扎

1.中华医药扎针扎至阳和哪个穴位治打呼噜

打呼噜扎针怎么扎

文章插图
打呼噜是咽喉部的上颚肥大,引起气流受阻所致,需在手腕大陵穴,点按和按摩,需要长期坚持,能取一定的效果 。可以自己做 。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打呼的穴位有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上星、印堂等穴位 。
迎香穴属於手阳明大肠经,位在鼻孔旁五分,在鼻唇沟上,左右各一,因为肺开窍於鼻,左右迎香如同门神一样,负责掌控呼吸道的机能,治疗一切肺部的疾病,例如鼻塞、鼻子过敏、流鼻水、鼻涕倒流及打呼等病症 。曲池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在肘关节骨边,当屈肘时出现肘横纹,沿著横纹往外头寻找,会发现有一个凹陷中,就是曲池穴,可以利用泻肺热的效果,让呼吸的气息顺畅,打呼就会减轻 。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位在手掌背侧的虎口处,古云:「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只要是头面部的任何病症,都可用此穴来改善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在小腿前外侧,膝关节下三寸,胫骨外廉肌肉(前胫肌),两筋分肉间,因为打呼的人多半随著肠胃机能的不足,且肠胃与肺部又有相生的关系 。
上星穴与印堂穴都是督脉的穴位,上星在头正中线上,由前发际往上推找一寸左右,可感觉一个小凹处,常用来治疗流鼻血、鼻塞、鼻涕、打呼等病症 。印堂刚好位在两眉头之间,可助督脉的气机通畅而过鼻子,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鼻塞打呼的问题 。
若将上述六个穴位一起使用,将可较有效率的改善打呼的现象 。
薰脐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式,适合脾胃弱导致的打呼,并伴有消化不良、手脚冰冷、容易腹泻、虚胖气弱等症状 。使用时先让病患平躺,肚脐四周适当清洁,在肚脐上放上姜片、蒜片或盐巴,然后再用艾条薰之,二到三天做一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钟 。由於薰脐容易烫伤,且属医疗行为,所以必须由合格的医疗人员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
2.怎样扎针针不常跑
初学针灸的第一步,首先学会扎针,也就是无痛进针!我认为这是学习针灸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患者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治疗 。如果你扎针进针不好,即便是你的理论再好,患者已经心存畏惧了,甚至不会给你扎他第二次的机会了 。因此,只有做到扎针不痛,患者才能够接受你,你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在患者那里去应用你的所有的理论 。
那么如何做到无痛进针呢?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你一定要知道针刺疼痛产生的原理,牵牛要牵牛鼻子,原理知道了,也就知道怎么避免针刺疼痛了 。
痛是针扎到血管所产生的感觉
酸是针扎到肌肉所产生的感觉
麻是针扎到神经所产生的感觉
重是针扎到骨膜所产生的感觉
知道了以上针扎到不同的组织所产生的感觉之后,就会知道原来并不是扎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疼痛,而只有在针扎到血管时才会出现痛的感觉 。因此,要避免针刺产生疼痛,只要避开血管就好了 。但大的血管可以避开,小的毛细血管却是看不到,避不开的 。怎么办呢?
其实好多疼痛的产生都是在进针得时候出现的:针刺破皮肤,进入肌肉层以后,就很少产生痛的感觉了,原因何在呢? 下面着重分析如何避免进针时产生的疼痛
大家知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主要是表皮细胞做成,而真皮层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所以进针时疼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刺透过真皮层时候,刺到毛细血管所产生的 。因此只要能够让针尖快速穿透真皮层进入肌肉层,也就会有效的避免进针疼痛了 。因为肌肉层血管的分布还是很稀疏的,不容易产生疼痛 。我们也知道皮肤最厚的地方也就是一毫米左右,针尖那么细,想让针快速穿透皮肤进入肌肉层,相信稍微用点力量就可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