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产房静悄悄,新生儿享受更多的安静( 五 )


但“六层楼”并不是丁克主义者,也没有倡导年轻人不生育 。他只是觉得自己和很多人一样,都没有作好准备 。他想到刚工作时,一次在办公室,主任看着他感慨,如果自己的孩子留了下来,也有他这么大了 。但当时要在职业生涯和孩子中间二选一,她选择了事业 。
“六层楼”自己也生活在一个传统家庭里 。父亲做着小买卖,不常回家,家务和育儿责任落在母亲身上 。他计划,要等到自己能拿出一半时间用在家庭上的时候,再选择生育 。因为既然都是家庭成员,就要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我是人,我妻子也是人,为什么我就有理由少做一些?”“参与少了我还不乐意” 。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每天要花五六个小时在科普的工作上,妻子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没到养育孩子的时机 。
梁弘知道,如今育儿的压力比20多年前要大 。女儿和她年轻时的状态不同了,女儿在银行上班,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回来 。张强会和年龄偏大的产妇聊天,问问她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年龄生育 。她们常说,工作压力很大,要还房贷车贷,养孩子要拿出来很多钱 。她们认为不做好提前的规划,孩子来了也养不好,教育也是个大问题 。
她观察,这些人事业心强,责任心也强,害怕生了孩子之后自己对孩子不负责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一位产科大夫说,他观察深圳的“白领、骨干、精英”更想要一个女儿,原因是:两人都很忙,觉得女孩不那么调皮,更节省精力 。
不管人们是否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时候来到产科,产科里那些故事还在发生 。一位朝阳医院的助产士曾经在急诊科室工作过,午夜时分,在去医院上夜班的路上,他总是想,就在这么一个小小空间里,今晚抢救室里会有人失去生命,而产科里又有新的生命选择降生 。
4月中旬,在东城妇幼保健院,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和母亲共享一间病房,走廊外的庭院里,桃花和玉兰落了满地 。走廊里很安静,只能听到新生命发出温热的、哼哼唧唧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