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 五 )


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泄,诸虚百损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 。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 。
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 。。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 。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
灸风池穴: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 。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
灸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 。常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
灸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 。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益寿延年的作用 。
6.艾灸穴位图的最佳灸量
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 。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 。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
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 。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 。《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 。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
”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 。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还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
艾灸完艾条没有用完如何处理:
艾条最好不要截断,那样很浪费,熄灭的办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 。我介绍一种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
【艾灸穴位图】找一个二两装空小酒瓶,想熄灭艾条时,把艾条燃烧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两分钟很快就熄灭,下回想接着用的时候也很好点燃 。方的瓶子不会滚动,也很稳 。所以很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