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声音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音乐活动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声音教案吧 。
设计思路
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空间里,各种声音无不在他们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发展智能,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活动准备
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
【小班音乐活动声音教案反思】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 。
’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 。
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 。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二)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
1.幼儿听录音带 。
(1)雷声和风声 。
(2)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
(3)小羊叫和青蛙叫 。
(4)火车鸣和汽车鸣 。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
(三)小结 。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 。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