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提问有问题吗?

每天,我们会把几十个问题抛给孩子:
你想吃什么?
我们周末去哪里?.
你现在要尿尿还是等一会?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
我们不停地提问,是想知道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获取“我们充分尊重你的意见”的信号 。但是许多儿童心理学家都发现,孩子并不喜欢每天被大人问个不休 。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我们的日常问话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你发现了吗?
问题一:提问过于简单,答案过于开放
例句:“你想吃什么?”“你想玩什么?”“你想看什么?”
孩子真想马上回答你的问题,但是你给的想象空间太大了,他必须好好思考一下,不能辜负你对他的信任 。但是,你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等到孩子的答案吗?
类似这样的开放性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孩子不是毫无主意就是偏离标准答案很远 。比如,回答“你想吃什么”时,他说:“我想吃大白兔奶糖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孩子想吃什么正餐的话,一定要把问题调整成为选择题:肉酱面还是茄子拌饭?这样既可以缩短思考的过程,也让小家伙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
问题二:纯属外交辞令
例句:“你怎么又打人了?”“你难道不打算刷牙吗?”“周末我们去学钢琴,好吗?”
“外交辞令”的问句分两种,一种是那些虽以问号结束,但是却不需要回答的问句 。它其实不是问题,而是要求或者禁令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你的态度,不如直接说:“你不可以打人”或者“我们现在去刷牙” 。
另一种外交辞令的问句是指那些“准民主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周末我们去学钢琴,好吗?”孩子回答“好”,正遂妈妈心愿 。孩子如果说“不好”,妈妈就会坐下来和他商量学钢琴有多么快乐,不学的话妈妈就要生气等等 。也就是说,父母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礼节性地知会孩子一声 。推荐文章:与众不同的父母
问题三:难以作出判断的问题
例句:“你想学笛子还是吉他?”“我们养小猫还是小狗?”
学龄前的孩子终究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无法对问题中的选项进行评估 。他们可能知道笛子和吉他分别长成什么样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学这些乐器需要什么样的练习 。
这种难以作出判断的问题对孩子来讲通常是无害的 。但是,如果每天都有许多这样的问题连番“轰炸”孩子,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为他真的是迷思苦想也回答不上来 。很多时候,究竟是吃海苔还是喝酸奶的问题,你就可以帮他解决了 。
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对小家伙是合适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总是我们的问题应该符合孩子的经历范围和认知水平 。而那些涉及遥远的未来,以及让孩子感到不安的问题,只能让孩子困惑 。

本文由《父母》提供
【你的提问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