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科学活动变了变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尝试探索,感知物体膨胀的有趣现象,对膨胀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变了变了教案吧 。
设计意图:
【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变了变了教案】继《糖不见了》活动课之后,有一天李朝琪问我:“为什么老师杯子里的“黑糖”没有化掉,而是变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变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爷爷杯子里的茶叶也是这样的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还沉浸在溶解的现象中,突然发现老师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没有溶解反而变大了,他们对此感到很疑惑 。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做中学”模式在小班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考虑到小班幼儿具有直观思维的特点,我决定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猜测、实验验证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物体膨胀的有趣现象 。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我事先做过试验,发现胖大海膨胀需要的时间很长,像花茶之类的膨胀前后变化不够明显,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时短、膨胀前后对比效果明显两大特点,符合我们的课时需求 。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班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尝试探索,感知物体膨胀的有趣现象 。
2.对膨胀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个 。
2.盘子四个(内装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
3.课件 。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征 。
1.师:你们看盘子有什么?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
2.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和触感三方面来感知 。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师:
摸一摸是什么感觉的?
3.小结:黑木耳的颜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 。白木耳的颜色是有点白有点黄,看上去像狮子的脸、像花、像珊瑚……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
(分析: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让幼儿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了解,为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
二、通过猜测、实验,感知膨胀现象 。
1.师: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里,你们猜猜会怎样?(幼儿猜测并讲述)
2.师: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操作并探索)
(分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猜测会有对有错,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猜测去实验,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
三、对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后的变化,共同讨论膨胀现象 。
1.师: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1:开花了 。
幼2:变大了 。
师:它们为什么会变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
2.师:我们再来摸一摸它们,会是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