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教案反思( 二 )


三、来到青青草原
终于来到青青草原了 , 跟朋友们一起跳舞 。播放乐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 师幼一起跳律动 。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 , 每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 每实践一个教学活动 , 都要围绕幼儿展开 , 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等方面出发 , 开展教学活动 。我设计这一个小班音乐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 , 正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 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两个动画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心 , 所以在活动一开始 , 当我一播放喜羊羊的图片 , 并告诉他们要去青青草原做客时 , 很容易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 抓住了他们的心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充满期待的看着屏幕 , 猜测着喜羊羊和灰太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 。
在和孩子们跳过一小段律动后 , 我和孩子们玩节奏游戏 , 练习2/4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 但我的教学语言里没有出现“2/4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这些专业名词 , 我甚至没有说“我们要练习节奏”这样的话 , 因为学龄前儿童 , 尤其是小班幼儿 , 他们的思维是具象的 , 他们不懂什么是节奏 , 什么是节拍 , 但他们能够感受到节奏的不同和变化 。
所以 , 我用双管筒打击节奏 , 同时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现节奏 ,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特点 , 潜移默化的在脑海中形成节奏型 。游戏中 , 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节奏感 , 还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了他们敢于当众表现自己的勇敢品质 。将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自然的渗透进来 。
再接下来的音乐游戏“爬山”中 , 我展示画面 , 将抽象的音阶和滑音用具体的画面展示出来 , 同时配以钢琴弹奏 , 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 , 让幼儿双重感受 , 印象更深刻 。
接着 , 我和孩子们玩“躲避灰太狼”的音乐游戏 , 其实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通过两段反差极大地音乐 , 感受不同节奏、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所表现的情绪的不同 。
整个活动 , 我都采用了游戏的形式 , 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每个游戏都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 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游戏 , 乐在其中 , 与我配合的十分默契 , 我每提问一个问题 , 孩子们都会积极回答 , 个别孩子的答案很独特 , 显示出其丰富的想象力 。我相信 ,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 孩子们是在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 他们确实成为活动的主体 , 而我作为教师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
当然 , 活动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 在游戏中 , 有几个幼儿表现得较拘谨 , 在大家自由舞蹈、自由表现时 , 这几个孩子有些不知所措 , 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 游戏时 , 显得较被动 。可能是 , 我只顾看到大部分的幼儿积极表现 , 而未顾及到这几个孩子 , 这几个孩子相比较别人应该是融入游戏角色较慢一些 , 我应该对他们进行更深一层的引导 。
【小班音乐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