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宝宝在想些什么?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
在宝宝逐步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从中发现和理解出他们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心理需要,以便自己同宝宝进行思想的、感情的和生活体验方面的各种交流 。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成长,爸爸妈妈的情感关怀和心理关心就是阳光雨露 。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 。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点起床 。”“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 。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
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 。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 。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 。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
有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晚上还要读夜校,有的要看电视或打麻将,常只顾及宝宝的生活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不把宝宝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 。当宝宝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对父母说话时,听到的回答是:“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去玩吧!
下一篇:宝宝在想些什么?(下)
【上 宝宝在想些什么?】『♀本文①来源妈育儿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