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十条准则,,让孩子的生命不受威胁!


儿童安全十条准则,,让孩子的生命不受威胁!

文章插图
寒假期间,孩子的照顾是不能疏忽的,特别是安全教育,坏人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那么要做好的是,让孩子有安全意识,做到自我保护!寒假期间,孩子的照顾是不能疏忽的,特别是安全教育,坏人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那么要做好的是,让孩子有一安全意识,做到自我保护!
避免伤害,必须从小教育孩子
在孩子满1周岁的时候,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和蹒跚走路了 。
此时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总喜欢这里碰一碰,那里摸一摸 。
在孩子们欣喜地探索未知世界时,却不知道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 。
所以,孩子1周岁以后或者更早,爸妈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了 。
P. F. 儿童安全十条准则
在英国,有个叫Pattie Fitzgerald的妈妈,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 。
身为妈妈,她特别懂得父母对于儿童安全的焦虑和担心,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安全教育推广 。
Pattie Fitzgerald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的「儿童安全十条准则」,简单、明了、有效地教给孩子实用的安全知识 。
更重要的是,这些准则通过日常点滴的渗透,让孩子对危险保持警惕,不会加剧孩子的恐慌 。
1. 我的身体我做主!
I AM THE BOSS OF MY BODY!
告诉孩子,你的身体你有支配权,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触摸你的身体 。
无论是在什么场所,一旦有人对你实施肢体接触、身体摩擦、语言挑逗等行为,要坚决说“不”!
你可以大声呼叫让对方停止,然后,逃走 。
你还可以向老师、家长或者警察报告 。
2. 我知道我和爸妈的名字、住址,电话 。
I know my NAME, ADDRESS, & PHONE NUMBER, and my parents’ names too.
孩子学会说话以后,爸妈就要让孩子牢记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 。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经常考考孩子:
“妈妈叫什么名字呀?”
“我们的家是住在XXX路的5号,还是10号呀?”
“宝宝,我们一起来给爸爸打电话好吗?”
还要一点很重要的是,很多家长只是让孩子背电话号码,却没有教孩子怎么使用电话,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做法 。
所以,平时妈妈给宝宝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在一旁教孩子,鼓励孩子自己给大人们打电话 。
除了家人的电话,还要让孩子知道报警电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孩子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
3. 安全的大人从来不向孩子求助!
Safe Grownups Don’t Ask Kids for Help!!
安全、善良的大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求助于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
只有狡猾的大人才会骗孩子帮忙,对这类大人要保持警惕 。
很多家长会在教给孩子安全意识的时候,通常会一刀切 。
例如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无形中会让孩子觉得“陌生人都是坏人”,甚至容易让孩子产生社交恐惧症 。
但是反着过来,教会孩子区分“安全的大人”和“不安全的大人”能让孩子心里画出一条底线,也不容易让产生社交恐惧 。
4. 我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
I never go ANYWHERE or take ANYTHING from someone I don’t know.
坏人不一定是长得青面獠牙,也不一定粗鲁可怕,他们也有可能是长得和蔼可亲 。
有时候教会孩子拒绝危险的行为,比教他识别危险的人更容易一些 。
不管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如果是陌生人给的,都不可以吃 。
如果你想吃那样东西,回家后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给你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