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及治疗疾病( 五 )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
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4.艾灸穴位图的补益作用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
2.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3.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 。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
4.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 。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 。
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 。
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
【艾灸的补益现代研究】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 。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 。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 。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 。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 。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
(3)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 。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 。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 。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 。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