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走廊里的燕子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走廊里的燕子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社会活动走廊里的燕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走廊里的燕子教案吧 。
活动背景:
教室外的走廊里,燕子筑了两个巢,一大一小,甚是有趣 。步入春天,燕子不时飞进飞出 。孩子们时常仰着头,好奇地看着它们,拍着小手快乐地喊着:“小燕子、小燕子……”孩子们的爱心感染了我 。由此,生成了此项活动 。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
2、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
3、感知燕子迁徙与季节的关系 。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活动准备:
1、《小燕子》歌曲磁带;
2、有关人们爱护动物的图片、燕子标本和燕巢;
3、秋天的图片(有燕子南飞的形象)
【中班社会活动走廊里的燕子教案反思】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小燕子》,营造愉快的气氛 。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美,随乐曲跟唱、律动 。(优美、熟悉的乐曲,顿时便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
2、谈话: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小燕子为什么要南飞?燕子住在什么地方?燕子长得什么样子?教师适时出示燕子标本和燕巢,结合幼儿平时的观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出示小燕南飞的形象 。
师小结: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住在屋檐下,燕子妈妈会生蛋,然后孵出小燕子 。它们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 。燕子妈妈每天捉害虫喂自己的宝宝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
3、讨论:燕子为什么要南飞呢?(由于孩子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谈话的气氛很热烈,充分调动了幼儿大脑的兴奋性 。)
二、讲故事《燕子和老爷爷》,知道人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
1、讲述故事《燕子和老爷爷》 。“有一只小燕子在搬家、安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
2、帮助幼儿理解人和小动物和睦相处才快乐 。
(1)“你喜欢故事里的老爷爷吗?为什么?”
(2)“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燕子吗?为什么?”
(3)“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到老爷爷家住下?”
(4)“小燕子每年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欢迎吗?你会和它成为好朋友吗?”
(通过讲述故事,幼儿感受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三、启发幼儿要和小动物和睦相处 。
1、我们该为走廊里的小燕子做些什么呢?
2、让幼儿欣赏有关保护动物的图片,说说怎样保护动物 。
3、谈话:“我和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讲述与自家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
(贴近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将教育的因素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很乐意参与 。)
四、活动延伸:将小燕子头饰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随音乐表演 。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前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小燕子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 。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幼儿巧妙生成了一个主题 。把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上来,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