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望,开始自嗨,这是宝宝在告诉你ta吃饱了!

给宝宝添加辅食是妈妈和宝宝共同的里程碑 。可是加了辅食又不像吃奶的时候,可以大致估计出来吃了几回,吃辅食了之后怎么知道他吃没吃饱啊?他吃了几口正常吗?总觉得婴儿的碗太小,是不是给他换大碗呢,换了大碗会不会就吃的多了 。哎,真的是操碎了新,难怪会有那么一句:天下总有一种妈妈,就是以为永远没吃饱 。
顺应宝宝的信号
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用很多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向妈妈传达“我吃够了”的意愿 。这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东张西望
美味当前,宝宝对食物感兴趣的时候,会表现得“饿虎扑食”,小眼珠盯着碗里的食物,一口接一口来不及吃,给慢了甚至哭闹抗议 。
等他吃到“够了”的时候,注意力开始不集中,食物的吸引力减弱,转而看向其他地方——比如周围走动的人、窗外的汽笛声、隔壁的关门声、手机响起的铃声等等
神情呆滞
当乐天开怀的宝宝变得安静下来,目光呆滞,神思飘渺,说明进食已经令他感到厌倦或者疲乏,赶紧抱下餐椅找点新的乐子吧!
自嗨时间
妈妈还不给我找乐子啊?那算了,我只能自己找好玩的事情做 。比如吃吃勺子、吃吃手、丢丢碗、扯扯围嘴、捏捏食物(只玩不吃)、掀翻餐具等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又没地方去!
抗拒躲避
我滴亲妈哎,我都这样了你还没明白?

东张西望,开始自嗨,这是宝宝在告诉你ta吃饱了!

文章插图
如果宝宝已经不想再吃,而大人还要一厢情愿塞食物时,他除了面部表情增加,表达抵触的肢体动作也会出现 。比如扭头不看食物、扒住你的手不让食物进嘴、把伸进嘴里的勺子死死咬住不放、对塞入嘴里的东西皱眉表达不满或者直接吐出来 。
忍无可忍
【东张西望,开始自嗨,这是宝宝在告诉你ta吃饱了!】遇到个“心无灵犀”的妈也是醉了,只能拿出最后一招:哭!
哼唧、打挺、后仰、扭动,看到这一幕你总该知道了吧?
结局1-这下终于能让宝宝下来了……
结局2-家长给玩具等东西稳住孩子,继续喂食……
注意:
如果经常发展到忍无可忍这一步,宝宝很可能对吃饭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吃饭是“把我困在上面直到哭才能解脱”的事情,导致每次吃不了多久就要哭,甚至一靠近餐椅、一看见勺子就要哭 。家长应该尽量在宝宝出现上面的信号时就顺应他的感觉,给他想吃与不想吃的权利,培养他感知饿和饱的能力 。
规定进餐时间
也有一些宝宝较少出现上面的信号,慢慢吞吞、磨磨蹭蹭吃上几十分钟也能再吃进去一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吃 。
对小宝宝来说,注意力专注是非常困难的事 。在餐椅上待20~30分钟,已经到达他们耐心和忍受的极限 。再继续喂食,也许确实能多喂进几口,但换来的是宝宝疲乏、厌倦,以及由于不能自己做主而渐渐滋生的抵触情绪 。倒真是得不偿失了 。
如果宝宝不太会表达出明显的情绪波动,我们可以在进餐到达20分钟时,判断宝宝为“吃够了” 。
大致食物分量
由于每个宝宝食量不同,最好的方法是以常速喂养宝宝后,观察到上面的信号,妈妈记录下此时吃的食物有多少(比如小半碗米糊加半个蛋黄加五六勺蔬菜) 。
如果重复几次后,宝宝经常在吃到差不多分量的食物时就表现出不想吃,那这个分量就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告诉老人,吃这么多就可以了 。或者妈妈直接为宝宝准备好这么多食物让老人去喂,即使被强迫吃完,也不至于吃得太撑 。
东张西望,开始自嗨,这是宝宝在告诉你ta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