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保健知识简短

1.夏季保健小常识

夏季保健知识简短

文章插图
一、精神调摄 中医《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
1.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努力让自己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感,使气宣泄,免生郁结 。
2.调整情绪,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免助阳起暴冲而伤正气 。而无急怒之志,则气之宣泄是和平的、愉悦的,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在夏令暑蒸气耗的季节,若能自我调整出这样的心境,自然可以凉从心生,健康长寿了 。
二、起居调养: 夏季君火当令,天暑地热,暖热之气盛,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 。
1.夏天日长气温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故要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
2.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肌体最易受风湿邪气侵袭 。故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在烈日下过度暴晒,注意室内降温措施,使居室环境尽量做到通风凉爽 。
3.在衣着方面,由于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 。久穿湿衣、汗衣,刺激皮肤,会引起多种疾病 。
4.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虽闷热难眠,亦应避免对扇当窗,或卧睡席地、凉床,或空调温度过低,或赤膊不加遮盖 。
5.老年人顺应夏令特点,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生活上既要防暑驱热又要谨防贪凉受寒;作息上宜晚睡早起(午后可根据个人情况补足睡眠) 。
6.外出或工作时做好防护,如戴好遮阳帽、打伞等,预防的措施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照射 。
三、运动调养: 夏天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 。
1.运动锻炼选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勿远足,寻近幽 。最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到公园、河岸、湖边,或庭院,草木繁茂的地方散步锻炼,吐故纳新 。
2.宜选择江边湖畔为锻炼地点,幽雅环境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
3.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广播操、慢跑、散步等 。去江河湖海进行游泳锻炼,更令人心旷神怡,有益於调节情志,增进健康 。
四、饮食调养:
夏三月,气候炎热,阳气在外,阴气内伏,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注意饮食养生有利于渡夏 。
1.宜清淡炎、质软爽口、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 。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
2.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芹菜等 。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 。瓜果要洗净去皮,凉菜要洗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 。引起疾病 。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食物调养应着眼於清热消暑,健脾益气 。
3.宜选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还有绿豆汤、赤小豆汤等,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
4.饮茶以解暑, 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生物碱、挥发油等,饮之可提神、助消化、解疲劳 。有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更好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