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如何科学坐月子 产妇应该如何坐月子

所谓坐月子,是指妇女在生产过后休息调养身心的一种习俗,时间约为1个月,大致对应西医学定义中的“产褥期” 。
传统的坐月子科学吗?中国的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要注意“捂”,应紧闭门窗、穿厚衣、戴帽子,绝对保暖,即使夏天也要严遮全身;不能出门甚至不能下床,更不能吹风;不能洗脸、洗头,也不能刷牙,更不能洗澡……甚至还跟现代科技配套,发展出了不能看电视、看手机等避免伤害眼睛的新禁忌,让很多80后、90后的新妈妈们深感无奈 。
通常人们会觉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一定是有道理的 。然而事实是,传统的未必可靠,经验的也未必正确 。从西医学的角度看,传统坐月子的很多做法不仅对产妇健康无益,甚至还会给产妇带来潜在的危害,新妈妈要了解如何科学坐月子是非常关键的!
如前所述,关于传统坐月子的弊端在医学上是没有争论的,但鉴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保留了坐月子的习俗,因此也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显示,传统的坐月子有害无益,值得中国妇幼医疗工作者和新生儿家庭警惕 。

产妇如何科学坐月子 产妇应该如何坐月子

文章插图
产妇和新生儿怕风吗?由于缺乏医学和微生物学知识,古人把很多身体不适和疾病笼统地归结为“受寒”“伤风”等 。他们认为破伤风是身体破损以后得的伤风,于是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让有伤口的人避免风吹等外界刺激 。
感染破伤风的新生儿常在7天左右发病,故又称为“七日风” 。破伤风巨大的杀伤力让人们对“风”等外界刺激畏若妖魔鬼怪,所以产妇和新生儿一定要严格防风、保暖 。殊不知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如果伤口周围长时间封闭不开放,形成局部缺氧的环境,反而更利于病菌繁殖 。科学坐月子要了解通风是为了将有害病菌排出,从而有利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家中紧闭门窗,室内闷热,空气污浊,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不利于产妇伤口愈合;在夏天,产妇和婴儿严密包裹,还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
在美国,产妇出院的时候穿着与普通人无异 。假如是炎热的夏天,产妇也穿短袖、裙子,并且光脚穿拖鞋,和平常一样开窗换气和使用空调 。通常出院后几天之内(不超过1周)产妇和婴儿就要去看儿科医生,出门更是必不可少的 。
产妇能不能沾水?由于冬天或寒冷的情况下人们患病更多,加之以前的水质不够清洁、缺乏淋浴条件,以及前面提到破伤风患者会受到饮水的刺激引发抽搐,缺乏相关知识的古人以为病患也是受凉、沾水(特别是凉水)引起的,因此衍生出了产妇不能洗脸、洗头、洗澡、刷牙的禁忌,甚至还有“洗哪儿哪儿疼”的荒诞说法 。其实这些做法只是想当然,关键还在于消毒措施和卫生条件 。
【产妇如何科学坐月子 产妇应该如何坐月子】在发达国家,医院病房一般都设有淋浴,生产完几小时后医生就会催促产妇淋浴,或者让产妇使用免冲洗淋浴棉进行产后身体清洁,分娩时的撕裂和阴道侧切并不影响洗澡,即使是剖腹产第二天也能洗澡了 。除了冲淋浴之外,产后洗头也是很有必要的,生产时出的大量汗液若不及时清洁,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产后不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月子洗发帽进行洗头,方便有效,杜绝了产后细菌感染 。此外,产妇还要注意私处外阴的清洁,以促进恶露排出和产道恢复 。
传统坐月子不让沾水的规矩其实很不科学,很不卫生,不但不利于产妇身体恢复,而且也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
产妇能不能下床活动?产妇在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又通常伴有失血,产后的确需要休息,但休息并不意味着只能卧床静养 。事实上,适当的活动更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因为生产前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一应激反应可以减少分娩时失血),长期卧床不活动下肢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如果随血液迁移到心、肺等部位,甚至会给产妇带来生命危险 。过去的农耕社会,妇女除承担全部家务之外,往往还要参与很多体力劳动,即使生病也难得休息;在这种情况下,给产妇卧床休息的机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在美国的妇产医院,产后几个小时后医生或护士就会来催促产妇下床活动,科学坐月子也是针对现代人的生活作息来定的哦,有些传统就观念是要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