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二 )


3、尽量避免心理刺激 。事实表明,糖尿病病人在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影响下,血糖浓度显着增高,尿中的糖和酮体的含量也会增高 。因此应尽量避免心理刺激 。如果遇到心理刺激时应尽量正确对待,保持情绪稳定,这是防止糖尿病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
4、提高对饮食的监控意识 。糖尿病病人应严格遵照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地进餐,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
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对饮食的自我监控能 力意识薄弱,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很容易在病情稳定时打破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而造成病情反复 。其实,任何习惯都是养成的,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对糖尿病 病人终生有益 。
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
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
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 。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 。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 。
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