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会得病 也能祛病

怀胎十月,初为人母,幸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宝宝终于是“孵”出来了,妈妈们可以稍稍松一口气,接下来最大的任务就是坐好月子了 。这42天的“坐月子”期,实际上就是妈妈整个的生殖系统恢复的一个过程,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

"坐月子”会得病 也能祛病

文章插图
然而这“坐月子”要坐得安稳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首先要顶住饭碗可能会被年轻人抢去的心理压力,还要遵守七大姑八大姨传授的民间许多关于“坐月子”的陈规旧俗,再加上产褥感染、乳腺炎、子宫脱垂、附件炎等多种疾病的威胁 。因此,准妈妈们要将“坐月子”列为头等大事,如果在“坐月子”期间调理得当,不但不会受到疾病侵扰,还将会使身体更健康、更年轻 。以下,我们的《坐月子手册》就给准妈妈们扫扫盲 。
坐月子坐出来的毛病
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身体各系统将发生许多变化,例如子宫肌细胞肥大、肾脏增大,输尿管增粗等 。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些变化,则可能使产妇由生理变化转为病理变化 。那么,月子坐不好会得什么病?
1.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的疾病
正确的喂奶姿势对产妇和宝宝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产妇不注意喂奶的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宝宝吃奶、坐的姿势不正确,时间长了会造成手腕关节痛、腰肌酸胀、颈椎肥大等 。如果喂奶前没洗净乳头、乳晕,每次喂奶没让婴儿吸空乳叶,这些都会造成一些炎症、乳腺疾病 。
因此,新妈妈们不要急着给宝宝喂奶,先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必要因为小细节而造成大遗憾 。正确的喂奶姿势是:首先,宝宝侧躺,下巴靠着妈妈的乳房,整个身体贴向妈妈的腹部 。第二,宝宝的头部、颈部、臀部呈一直线 。第三,宝宝的嘴巴是含住妈妈的整个乳晕,而不是乳头 。在宝宝喝奶期间,妈妈可以看见宝宝吞咽的动作 。
2.休息不当引起的体虚
“坐月子”里的头等大事就是休息,特别是分娩后给产妇的身心造成极度的劳累,产妇需要通过月子的适当休息,使身体恢复原先的体力 。因此,新妈妈们不能长时间站立,做下蹲动作,提重物,或是为了减肥过早跑步、走远路 。这些过度的运动会给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新妈妈带来伤害,使得体质变差 。例如体虚导致今后不能干重活、腰酸背痛、脚后跟酸胀等等 。
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下床运动,新妈妈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适量适度的运动对促进产妇下肢的血液循环还是很有帮助的 。
3.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的疾病
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不可以洗头、洗澡,但现在的生活条件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了,能够为产妇提供非常良好的洗浴环境和设施 。由于产后会大量排汗,污染皮肤,下身产生的恶露及溢出的乳汁也都会使皮肤变得很脏 。同时,皮肤黏膜上积累的大量病菌会乘虚而入,引起产褥感染、毛囊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甚至发生败血症 。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专家认为产妇不能盲目听从传统,要根据个人的环境条件、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 。每天应刷牙一两次,可选用软毛牙刷轻柔地刷动 。吃过东西后,可用温开水漱漱口 。但应注意的是:洗澡时要用温水,洗后应完全擦干,不要让皮肤带着水分 。同时,在刚刚洗浴完毕后,不宜进入通风的环境,更不能用吹风机吹干头发,热风也不行 。
坐月子也可以祛除毛病
当宝宝出生后,妈妈的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会慢慢恢复正常 。若在“坐月子”期间养护得当,不但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身体也会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