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癌头痛是什么症状( 四 )


据了解,一般经过放疗,鼻癌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40% 。
1 鼻咽癌的流行特征
鼻咽癌系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 。其发病情况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差异悬殊 。鼻咽癌主要以东南亚,尤以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多见,黄种人</A>发病率高,白种人</A>及黑种人</A>少见 。在我国广东省,操广州方言人</A>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以闽南和客家方言为主的人</A>群 。
其发病率在30岁开始迅速上升,50~59岁达最高峰 。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5~4∶1 。
2 鼻咽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1 涕血和鼻衄
73.7%病例有此症状,尤其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或肿瘤表面溃疡型或菜花型者症状更为典型 。轻者引起涕血,重者可致鼻衄 。
2.2 耳鸣或听力 癌灶位于咽隐窝或咽鼓管园枕区者常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 。由于肿瘤常浸润、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而出现渗出性中耳炎所致 。
2.3 鼻塞 肿瘤位于鼻咽顶前壁,或原发瘤浸润至鼻后孔区均可产生机械性堵塞而引起鼻塞 。
2.4 头痛 常表现为单侧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 。其发生原因:①神经血管反射性痛;②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在硬脑膜处受压;③颈淋巴结肿块压迫颈内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④炎性感染;⑤颅底骨质破坏 。
2.5 眼部症状 表现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眼底见视神经萎缩、水肿 。可因癌肿经颅内或颅外途径侵入眼眶,或颈淋巴结转移压迫颈交感神经节所致 。
2.6 颅神经受损症状 受损部位主要发生在各颅神经离颅部位,而非中枢性损害 。常见多对颅神经相继或同时受累,其中以三叉、外展、舌咽、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因而出现相应颅神经受损症状 。
2.7 肿瘤转移症状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9.3%,可单侧或双侧,以颈深上前组和后组淋巴结转移较早发生 。远处转移相当多见,亦可经血道转移至全身 。
2.8 EB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 均明显升高 。目前普遍应用免疫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病毒IgA/VCA(壳抗原)和IgA/EA(早期抗原)抗体滴度 。凡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者应疑为鼻咽癌 。
3 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
3.1 WHO分类
1978年,WHO将鼻咽癌分为3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
1991年修订后的WHO将鼻咽癌分为2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癌(分化型;未分化型) 。其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明显的角化证据 。前者角化明显,多见于老年人</A>,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密切 。后者占鼻咽癌大多数,无明显角化,它们(尤其是未分化型)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在非角化癌中,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清楚,呈多层或铺砌状排列,而未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不清,呈合体状,有些则呈梭形 。
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型)常见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 。
3.2 国内分类 国内较权威的分类将鼻咽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两大类 。而浸润癌则又包括5个亚型:微小浸润癌、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高、中、低分化)、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 。此种分类常被应用于国内病理诊断中 。
4 常见鼻咽癌类型的组织学特征
4.1 原位癌 多数发生于表面被覆上皮,少数发生于隐窝被覆上皮 。多数原位癌见于柱状上皮之间(柱状型原位癌);少数位于鳞状上皮中(鳞状型原位癌) 。原位癌可累及上皮全层,也可仅累及部分上皮 。鼻咽原位癌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特征 。原位癌癌细胞在CK免疫组化染色和AB粘液染色上呈阴性或极弱阳性,以此可将原位癌与正常的、不典型增生和化生细胞相区别,后者CK及A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