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不倒翁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不倒翁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可爱的不倒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
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可爱的不倒翁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
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
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 。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
5、 教师小结 。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
7、 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
活动反思: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