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1.蜂蜜不结晶是为什么?

好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文章插图
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往往蜂蜜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 。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是掺入白糖而造的 。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变化,不是掺糖的结果 。
蜂蜜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葡萄糖、果糖过饭和溶液 。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 。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 。其结晶的速度与其含有的葡萄结晶核、温度、水分和蜜源有关 。
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存在于花蜜中和贮存过蜂蜜的旧巢牌中 。
在一定的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 。蜂蜜内含有的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
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也受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易结晶 。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粘调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 。因此我们在保存蜂蜜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温度以延续蜂蜜结晶的进程 。
蜂蜜的结晶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 。如紫云英蜜、洋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蜜、棉花蜜、向日葵就易于结晶 。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宜长期保存不易变质 。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使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其他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层,这种半结晶的蜂蜜其营养成份也未发生变化,只是未结晶蜂蜜含水量相应增加,因此这种蜂蜜不宜长期保存,应及时食用 。
在蜂蜜的销售中,有很多人喜欢专门购买未结晶蜂蜜,认为未结晶蜜是纯蜂蜜,香甜适口 。其实结晶的蜂蜜也有其独特的优点被人们所利用 。如国外有的厂家将结晶蜂蜜磨成乳酪,不但可以长期保存乳酪状态,而且食用起来别有风味;国内厂家的蜂蜜晶有人就是将结晶的蜂蜜通过脱水、加糊精、搅拌干燥制成,这种方法制成的蜂蜜晶与其它蜂蜜相比更便于携带和运输 。
综上所述,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份,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结晶并非影响蜂蜜质量 。
2.蜂蜜不结晶正常么?
正常现象 夏天气温高,蜂蜜不易结晶;冬季气温低,蜂蜜容易结晶 。有些蜂蜜本身易结晶有些则不宜结晶 。有些人对蜂蜜结晶有误解,认为一结晶就是假蜂蜜或掺假的,这是不正确的 。蜂蜜结晶呈鱼籽或油脂状,细腻,色白,手捻无砂粒感,结晶物入口易化 。掺糖蜂蜜结晶呈粒状、手捻有砂粒感觉,不易捻碎,入口有吃糖的感觉 。
洋槐蜜、紫云英、枣花蜜一般不易结晶,但气温低或放置时间长或蜜源不纯时也会结晶;油菜、柑桔蜜、葵花蜜容易结晶 。杂花蜜也容易结晶 。
一到冬季,很多品种的蜂蜜都会出现结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掺入了白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蜂蜜近似于饱和溶液,在温度较低时,过多溶质就会析出,出现结晶现象 。尤其是当气温降到13~14℃时,结晶加快 。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影响蜂蜜的质量 。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而不是白糖(这种晶体在口中会容易溶化,甜度不如白糖,并且有蜜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