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梨子小提琴教案( 二 )


(4)教师带领幼儿用梦幻般的朗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
——我要来学拉小提琴 。我把中指变成琴弓来拉呀拉 。(教师边拉边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丽又安静 。” )语气抒情 。
——你们和许老师一起拉拉小提琴吧 。
我们一起边拉边说
——我的故事配上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呢?
4.迁移提问 :如果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把音乐送给谁?
——请几个幼儿详细回答你想把音乐送给谁?为什么?再请几个幼儿简单回答想把音乐送给谁 。
——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回答,教师可先示范:我要把小提琴送给***,因为*** 。
5.听音乐律动 。幼儿手拿丝巾,教师引导其听着音乐做柔美的动作 。
——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也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 。(助教分发丝巾,伴有音乐) 。
——我们一起听着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好听的音乐,拿着漂亮的丝巾来跳舞吧!(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自己窗边出来的动作,教师也及时自己示范:
我有一个漂亮的动作,你们看)
——请小朋友们跟我一样,我们一起来拉拉小提琴,把音乐送给这些老师们吧 。(音乐起)
活动反思:
设计分析:
这是一堂选自《建构式幼儿园课程》中的一堂以语言为主的整合课程 。《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一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
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
策略分析:
1.如何帮助幼儿进入柔美、温馨的故事情境 。
我选择海顿的《小夜曲》,一首小提琴曲来进一步帮助幼儿体味祥和、安静的情景 。小提琴的声音比较悠扬,这首音乐烘托了整堂课的气氛 。在表演故事时,整个故事的处理与表达都选择了优美、安静的气氛以及较慢的速度来表述 。
2.如何提升幼儿情绪感受 。
故事完整欣赏后的迁移提问:“你最想把音乐送给谁?”让幼儿们体验到了分享与友爱的气氛以及加深这种美好的情绪感受 。包括讲故事时,每个环节的神态和不同的语言状态,都是为了引领幼儿体验不一样的情感 。
自我总结:
在设计环节及备课时有个矛盾的地方,即第一个环节——出示半个梨子 。
这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只是整堂课的一个引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 。可这有个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它(半个梨子)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多:象门,汤匙、琴、船、爱心、锅等 。开课时我匆匆结束这个话题的讨论,当时主要是为了不让第一个环节影响本堂可主要内容的及时开展以及目标的完成,我停止了孩子们漫天自由的想象 。
这种行为不知道可不可取 。
通过这次“一课多研”公开棵的观摩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备课很重要 。备课时是要把每个环节都详细的记录在案,每句话包括提问都精心设计,并且要熟记每句课上想要表达的话,以及你的教态和每个动作都要经过不断地练习 。在试教中,我暴露的缺点多多,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都是我平时一上课时没有意识到的,如:环节过渡时口头禅太多,讲故事时与幼儿的眼神交流,脸上表情要丰富,学会用语言吸引幼儿,以及提问的内容范围太大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