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大小便怎样算正常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 。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 。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

新生宝宝大小便怎样算正常

文章插图
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
多数小儿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 。
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
新生儿大小便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本 。
一.大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绿色粘稠的大便,医学上称为“胎便” 。胎便中含有胎儿时期的肠粘液腺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胆色素等,这种肠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肠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担心 。如果新生儿出生36小时后尚无大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
(新生儿正常大便)
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 。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 。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摄糖量 。
二.小便
新生儿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一周后排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20余次 。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无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
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应是多少?
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可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均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样便 。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可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婴儿的便即使2~3天便1次时,都应该是软的 。
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可排便1~4次,并逐渐过渡到每天1~2次 。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 。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 。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