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六大生理功能( 四 )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可使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如可溶性E-选择素、
P-选择素、VCAM-1 和 ICAM-1 等)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监测某些疾病的指标 。
(3)其他分子:皮肤表面存在分泌型 IgA,后者在皮肤局部免疫中通过阻碍粘附、溶解、
调理吞噬、中和等方式参与抗感染和抗过敏;补体可通过溶解细胞、免疫吸附、杀菌和过敏
毒素及促进介质释放等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皮肤神经末稍受外界刺激后可释放
感觉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 物质(SP)、神经激酶 A 等,对中性粒细胞、巨
噬细胞等具有趋化作用,导致损伤局部产生风团和红斑反应 。
总之,皮肤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免疫反应的启动阶段(致敏期)及效应阶
段(激发期)均需要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皮肤的各种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共同形成
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并与体内其他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
境的稳定 。糖原分解 。真皮中的粘多糖含量丰富,主要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多与蛋白质形成
蛋白多糖(或称粘蛋白),后者与胶原纤维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对真皮及皮下组织起支持、
固定作用;粘多糖的合成及降解主要通过酶促反应完成,但某些非酶类物质(如氢醌、核黄
素、抗坏血酸等)也可降解透明质酸;此外内分泌因素亦可影响粘多糖的代谢,如甲状腺功
能亢进可使局部皮肤的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含量增加,形成胫前粘液性水肿 。
2.蛋白质代谢 皮肤蛋白质包括纤维性和非纤维性蛋白质,前者包括角蛋白、胶原蛋白和
弹性蛋白(elastin)等,后者包括细胞内的核蛋白以及调节细胞代谢的各种酶类 。角蛋白是
中间丝家族成员,是角质形成细胞和毛发上皮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主要成分,至少有
30 种(包

20 种上皮角蛋白和
10 种毛发角蛋白);胶原蛋白有I、Ⅲ、Ⅳ、Ⅶ型,胶原纤维主要成分
为 I 型和Ⅲ型,网状纤维主要为Ⅲ型,基底膜带主要为Ⅳ和Ⅶ型;弹性蛋白是真皮内弹力纤
维的主要成分 。
3.脂类代谢 皮肤中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质,人体皮肤的脂类总量(包括皮脂腺、皮脂
及表皮脂质)大约占皮肤总重量的
3.5%~6%,最低为
0.3%,最高可达
10% 。脂肪的主要
功能是储存能量和氧化供能,类脂质是细胞膜结构的主要成分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原
料 。表皮细胞在分化的各阶段,其类脂质的组成有显著差异,如由基底层到角质层,胆固醇、
脂肪酸、神经酰胺含量逐渐增多,而磷脂则逐渐减少 。表皮中最丰富的必需脂肪酸为亚油酸
和花生四烯酸,后者在日光作用下可合成维生素 D,有利于预防佝偻病 。血液脂类代谢异常
也可影响皮肤脂类代谢,如高脂血症可使脂质在真皮局限性沉积,形成皮肤黄瘤 。真皮和皮
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可通过β-氧化途经提供能量 。脂肪合成主要在表皮细胞中进行 。
4.水和电解质代谢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贮水库,儿童皮肤含水量高于成人,成人中女性略
高于男性 。皮肤中的水分主要分布于真皮内,后者不仅为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
内环境,并且对整个机体的水分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机体脱水时,皮肤可提供其水分的
5%~7%以维持循环血容量的稳定 。
皮肤中含有各种电解质,主要贮存于皮下组织中,其中 Na+、cl-在细胞间液中含量较高,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