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六大生理功能( 六 )


可使皮脂分泌减少及皮脂成分改变,其中蜡脂和甘油三酯显著减少 。此外表皮损伤也可使损
伤处的皮脂腺停止分泌 。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对体温保持恒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它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
外界环境温度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作为效应器,通过物理性体温调节的方式保持体温恒定 。
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分为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呈点状分布于全身,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这些温度感受器就向下丘脑发送信息,引起血管扩张或收缩,出现寒战或出汗等反应 。
正常成人皮肤体表面积可达
1.5m2,为吸收环境热量及散热创造了有利条件 。皮肤动脉和静
脉之间吻合支丰富,其活动受交感神经支配,这种血管结构有利于机体对热量的支配,冷应
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散热减少;热应激
时动静脉吻合开启,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散热增加 。
四肢大动脉也可通过调节浅静脉和深
静脉的回流量进行体温调节,体温升高时,血液主要通过浅静脉回流使散热量增加;体温降
低时,主要通过深静脉回流以减少散热 。
体表散热主要通过热辐射、空气对流、热传导和汗液蒸发,其中汗液蒸发是环境温度过高时
主要的散热方式,每蒸发
1g 水可带走
2.43kJ 的热量,热应激情况下汗液分泌速度可达
3~
4L/h,散热率为基础条件下的
10 倍 。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
1.糖代谢 皮肤中的糖类物质主要为糖原、葡萄糖和粘多糖等 。葡萄糖浓度约为血糖的 2
/3,表皮中的含量高于真皮和皮下组织,有氧条件下,表皮中
50%~75%的葡萄糖通过糖
酵解途径分解提供能量,而缺氧时则有
70%~80%通过无氧酵解途径分解提供能量;患糖
尿病时,皮肤葡萄糖含量增高,容易发生真菌和细菌感染 。人体皮肤糖原含量在胎儿期最高,
至成人期时含量明显降低;糖原的合成主要由表皮细胞的滑面内质网完成;糖原的降解是一
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环磷腺苷系统的控制,凡能使细胞内 cAMP 水平增加的因素均能促使脂肪酸,后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不
会透过角质层丢失;同时角质层及其表面的皮脂膜也可使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大大减少 。正
常情况下,成人经皮肤丢失的水分每天约为
240~480ml(不显性出汗),但如果角质层全部
丧失,每天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将增加
10 倍以上;如将表皮全部去除,则体内的营养物质、
电解质和水分会大量丢失,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
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经皮吸收也是皮肤局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皮肤主要通过
三种途径进行吸收:①角质层(主要途径);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关,不同部
位皮肤的角质层厚薄不同,因而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一般而言,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
臂屈侧>前臂>掌跖 。皮肤损伤导致的角质层破坏可使损伤部位皮肤的吸收功能大大增强,
因此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时,局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过量吸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