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方歌( 二 )


麻黄二两半,合60铢 。
(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
升麻、当归各一两一分,合30铢;
知母、黄芩、萎蕤各18铢;
天冬、芍药、石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干姜各6铢 。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
分温三服 。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 。汗出愈 。
【麻黄升麻汤方歌】方中四种用量的比例是10:
5:3:1 。
麻黄10份,取其浮散向外之势,发越以“提阳”,复正气之所欲为,为君 。
升麻5份,《本经》谓其“甘、平;主解百毒……”;《别录》谓其“苦,微寒,无毒,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金匮》中治阴毒阳毒皆以之为主药,证则皆有“咽喉痛”,可知此处升麻之用在解毒、治喉咽不利唾脓血 。针对主要的兼证,应为臣 。
当归主“诸恶疮疡”(本经);“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别录)亦用至5份,盖血分已伤,取其和血之用,同升麻共治咽喉之证,亦为臣 。
此二药主治兼证而不碍君药之发越,但于内郁之邪热尚不能制之而使不炎 。
知母“苦、寒,主……热中,除邪气”(本经) 。
黄芩“苦,平,主诸热……恶疮疽蚀”(本经) 。
萎蕤“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本经·女萎) 。
此三味寒以治热,性皆沉降,可撤除邪热使之不散发上炎为患 。既与升、归共治邪热内灼之喉咽水利唾脓血,又能兼顾其所导致的“诸不足” 。共为佐 。
苦寒以撤热,若药简量大,可攻专力显,但其沉降之性亦显,不利“提阳出阴” 。
故上三味各用3份,多用药味、小制其量,使其各各稍显沉降,终不能汇成一股大力而防碍君药之发越“提阳” 。
余下诸药亦循此法,更是小制其量 。天冬、芍药、石膏仿知、芩、萎;术、姜、桂、苓、草是兼顾下利 。但毕竟阳气得以提出复其用,其下利可自止,故不必全仗药力,且此组药味稍重,又大不利于咽喉之治 。
综观全方,君以麻黄,是一个突出的大势力,但以升浮为用 。次者治喉咽不利唾脓血,亦着力不少,但终以不妨碍发越“提阳”为要 。此“难治”而曲折之治,恐不能尽切病机,故不妨以乱治乱,又派了一队散兵,对各处不安定因素均加以看管,管治力量虽弱,但只要“坏分子”不进一步猖厥即可 。药需频服,有急于“半日许令三服尽”,但求君药速速召出“正规部队” 。
一俟汗出,机体自身的管理系统被启动,则愈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