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脑腔梗

1.脑腔梗是什么病

为什么会得脑腔梗

文章插图
脑腔梗,一种病症名称,属于中风的一种,约占“中风”19% 。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某些缺血性微梗死,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 。
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 。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
部分多发性脑腔梗,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
对于“腔梗”的形成原因大多认为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进而引起深部脑组织点状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一个小孔隙,即是CT片上所见的小低密度影 。中年以上(一般指45岁以上)有高血压病的,如果再有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出现这样的小“腔梗”是很多的 。
因为人们对中风十分恐惧,CT片上的小“阴影”便成为蒙在病人心头的大“阴影”,唯恐自己会很快瘫痪在床 。事实上,因为“腔梗”的病灶很小,它涉及到的脑细胞范围也就很小,出现的症状比较单纯,常常为单纯的感觉丧失、单纯的偏瘫、共济失调,即走路摇晃、手脚不听使唤;单纯的言语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常突然发生,约30%病情在36小时内逐渐加重,但这种加重仅是程度上的加重,范围并不扩大 。
脑腔梗的临床表现
临床较为常见的有6种表现形式:
⑴纯运动性轻偏瘫;
⑵纯感觉性卒中;
⑶同侧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⑷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
⑸感觉运动型卒中;
⑹无症状性脑梗死 。
2.什么原因会导致脑腔梗?
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液黏度、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梗的危险因素,尽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腔梗发作或复发的关键 。此外,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的心源性栓子,以及来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夹层动脉瘤的瘤源性栓子等,都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 。
脑腔梗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就是腔隙性脑梗死 。是指发生在脑深部穿支动脉的缺血性微梗塞,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病变发生后,血管壁闭塞,梗塞形成不规则的小腔 。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要少盐少油,尽量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海鲜、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平时要注意监测血糖、血压,按时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加强锻炼 。
【扩展资料】
脑腔梗是一种病症名称,属于中风的一种,约占“中风”19% 。脑腔梗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某些缺血性微梗死,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 。
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 。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常见于中老年人,是大脑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形成血栓或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最终形成腔隙性软化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