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月怎么说

1.农历十月叫什么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阳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子春、孟冬、坤月、吉月等 。
①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 。孟冬时节气候寒冷,曹孟德的诗《冬十月》,开篇即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
②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
③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
④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
⑤露月:指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的十月,露水多生而得名 。

古代十月怎么说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 。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 。
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月
2.古代的日期是怎么算的?比如说十月乙亥,是十月多少号?可以把对照写出来吗?
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个轮回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十二个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个“乙”和“戌”的前面1个“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类推 。
明年就是丁亥年了 。
然后是纪月推算方法
纪月的推算方法,虽然每月的地支是固定,如正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三月为辰月......,可是月份的天干都是不固定的,要经过推算才能得出,常用年上起月法,推算的歌诀是: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岁好追求 。
“甲己之岁丙作首”逢甲年和己年时,正月的月干支是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以顺排十二个月;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9年是己巳年,其年干是甲和己,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丙寅月 。
“乙庚之岁戊为头”,就是乙年和庚年的正月干支戊寅、二月是己卯、三月是庚辰……;例如1980年是庚申年,1985年是乙丑年,其年干是乙和庚,故这两年的正月都是戊寅 。
“丙辛之岁寻庚上”,方法同上 。例如1981年是辛酉、1986年是丙寅年,其两年的年干是丙与辛,故正月都是庚寅、二月都是己卯等 。
“丁壬壬寅顺水流”如1982年是壬戌年、1987年是丁卯年,这两年的年干是丁与壬,故正月都是壬寅、二月都是癸卯等 。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如1983年是癸亥年、1988年是戊辰年,其两年的年干是戊与癸,故其两年的正月都是甲寅、二月都是乙卯 。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推算月干支一定要结合节气进行,须知推月干支是严格以节气为界限,即在本月节气前出生的,就用上个月的干支,节后出生的才用本月干支,若是本月下一个节后出生的,也就是下一个月的节气提前来到本月,则得用下个月的干支 。
第三节纪日推算方法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10,地支12),所余的数即为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数,即可按数字转为干支,此为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 。如遇闰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时,从三月份起,应在所求日干支数上再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