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以后会被攻克吗( 七 )


①寻找中西医结合点 。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配合小剂量西药降糖药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小剂量西药降糖药配合使用,也要根据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全面考察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性质等具体情况下,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具体选择相应的降糖西药 。
②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灵活吸收前人药理研究成果 。经药理研究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具有补益作用的人参、黄芪、黄精、山药、枸杞子、地黄、茯苓、仙灵脾、山萸肉、当归等;具有清利解毒、理气活血作用的苍术、玉米须、荔枝核、五倍子、丹参、桑叶、桑白皮、知母、番石榴等 。临床上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药,确实可以提高疗效,但要注意辨证选药,否则不会有效,比如阳虚之体而投之以知母、苍术之类确非所宜 。
③根据病机本质,开发专方专药 。抓住糖尿病某个证型或某一时期的主要病机的特点,确定治疗原则,开发专方专药研究大有可为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特点
(1)疗效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依据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其长年 。如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而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无疑两者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另者,中医的辨证加上西医的一系列客观众指标,这样以其微观众的形式参于宏观之中,使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科学性向前跨跃了一步,无疑对“施治”的指导也更加确切,疗效必须提高 。
(2)疗效短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明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型居多,治则为益气养阴 。益气者,益脾气助运化之功,以固后天之本;养阴者,养肾之阴,滋下焦之水源,以降妄炎之火,使水升火降,中焦健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中医的辨证施治再配合西药的降糖药,使中西药发挥其优势,共同攻克,疗程必然缩短 。
(3)作用持久 口服降糖药氯磺丙脲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最长,才仅72小时;中药以人参为例,实验研究人参总皂甙能减少四氧嘧啶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的B细胞的破坏,并具有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的B细胞修复和增生能力 。停用人参总皂甙后降糖作用尚能维持1~2周 。所以中西医结合,不仅降糖作用快,而且持久 。
(4)扬长避短 西药降糖作用起效快,作用可靠,但改善症状不明显 。
如一部分病人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尿糖得到控制,但仍有乏力、便干、失眠、多汗等,而中药可弥补其不足 。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往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均不能使血糖下降,而中医的优势
则表现在西医疗法处于劣势时,得以充分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昏迷时,由于昏不知人,一切口服药无计可施,况且胃肠吸收不如直接静脉滴注 。所以,静脉输注胰岛素和补充液体是最好的途径,故中西医结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5)防治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早期即有血流流变学改变,血液粘度增高,这与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多伴有淤血证是一致的 。而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度,正是后来大、小血管病变的基础 。所以,为了预防并发症,从治疗糖尿病开始,在降糖的同时就应注意降脂、降粘 。因
为一旦出现临床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现代医学是无法使其逆转的,而中药在防治并发症上确有独到之处 。
糖尿病治疗之五:其它治疗
拔罐疗法
方法一:
(l)取穴(图8):①膀胱经:
三焦俞、肾俞 。②任脉:石门 。③经外奇穴:华信夹脊 。④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