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来历及寓意

1.祭灶的寓意是什么
祭灶又名辞灶或送灶 , 是一项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民俗活动 , 一般在小年这天的黄昏举行 , 以麻糖、糖瓜、饺子等饮食做贡品 , 祈求灶君保佑全家的平安 。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 是中国民间的小年 ,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活动之一 。
“二十三 , 祭灶官” , 送走灶王爷 , 预示着春节即将到来 。
传说中 , 灶官(灶王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 , 一年中他都在各家的厨房里 , 监视一家老小 。
二十三这天晚间 , 他骑马升天 , 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 。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 , 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 。由于灶王爷的汇报关系重大 , 在他上天之前 , 老百姓要搞一个祭拜仪式 , 俗称“送灶”或“辞灶” 。
祭灶的风俗 , 由来甚久 。灶君 , 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 , 就有“与其媚舆奥 , 宁媚与灶”的话 。
先秦时期 , 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 , 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 , 设置笾豆 , 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
灶君本人 , 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 , 曾借《经说》之论 , 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 。
十二时辰 , 善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旦 , 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 , 录其轻重 , 夜半奏上天曹 , 定其簿书” 。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 , 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在不同的地区里 , 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 , 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
2.(民俗)“祭灶神”的由来?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 , 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 , 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
【祭灶的来历及寓意】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 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 人们要“祭灶” , 祭灶时要陈设供品 , 香烛 , 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 , 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 , (饧是麻糖的初级品 , 特粘 , )有“二十三 , 吃饧板”的民谚 。
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 , 取意灶君吃后嘴被糖、饧粘住 , 让灶王爷甜甜嘴 , 上天说好话 , 不向玉帝说坏话 , 免生是非 。祭灶时除上香 , 送酒以外 , 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 , 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这些仪程完了以后 , 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

祭灶的来历及寓意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据说 , 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 , 兄弟俩 , 哥是泥水匠 , 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 , 东街请 , 西坊邀 , 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 , 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 , 不管到谁家垒灶 , 如遇别人家有纠纷 , 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 , 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 , 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 , 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 , 大家都很尊敬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