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来历及寓意( 四 )


一天 , 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 , 羞愧难当 , 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
玉帝知道后 , 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 , 还没坏到底 , 既然死在了锅底 , 就把他封为灶王 ,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 , 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 , 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 , 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 , 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 ,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 , 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 ,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 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 , 杓长杓短勿复云 , 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 ,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
当然 , 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 , 是不足为信的 。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 , 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 , 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 , 所谓“瞒上不瞒下” , 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 , 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 , 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
做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 , 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 , 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
祭灶的风俗 , 由来甚久 。灶君 , 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 , 就有“与其媚舆奥 , 宁媚与灶”的话 。
先秦时期 , 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 , 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 , 设置笾豆 , 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
灶君传说
普遍传说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 , 因此中国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 , 有“男不拜月 , 女不拜灶”之说 , 或许为“严男女之防”的表现 , 如实在不得已 , 祭拜时必须戴着斗笠遮掩面貌 。
廿三灶神 , 也灶王爷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 。灶君本人 , 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 , 发明火食以后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 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
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 , 即有一祀为“灶” , 而庶士、庶人立一祀 , “或立户 , 或立灶” 。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 。魏晋以後 , 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 , “灶神 , 姓苏 , 名吉利 , 妇名搏颊” 。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 , “灶神名禅 , 字子郭 , 衣黄衣 , 披发 , 从灶中出” 。灶神初为女神 , 或称是老妇 , 或称是美女 , 说法诸多 。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 , 灶君姓张 , 名单 , 字子郭 , 当属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