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来历及寓意( 三 )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 , 宫庭用黄羊祭灶 , 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 , 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 。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 , 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 。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 , 在院内立杆 , 悬挂天灯 , 由男主人跪拜 , 祝以隐恶扬善之词 , 严禁妇女主祭 , 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 。
祭完之后 , 将灶君神像揭下 , 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 。每逢此日 , 鞭炮极多 , 俗称过小年 。
北京谚话有:“送信儿的腊八粥 , 要命的关东糖 , 救命的煮饽饽”之说 , 意思是腊八传来春节即将到来的信息 , 一到年关债主逼债 , 而二十三日是逼债最紧要的时候 , 所以是要命的关东糖 , 到除夕午夜吃饺子 , 一般债主按规矩就不来了 。
一些穷苦之家 , 饭都吃不饱 , 哪有钱买关东糖祭灶 , 因此 , 旧京民间有歌留传说“‘灶王爷 , 本姓张 , 一碗凉水三柱香 , 今年小子混得穷 , 明年再吃关东糖 。”
从前北京有许多灶王庙 , 家家户户供灶王爷 。除少数民族外 , 汉族人差不多都有祭灶王的风俗 。
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 , 也称灶君、灶王、灶王爷 。原始人为了表示对火的发明者的感激 , 每年夏天祭祖他 , 夏天象征火 , 灶也代表火 。我国北方有腊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 。
俗话说:
“二十三 , 糖瓜粘 , 二十五 , 扫尘土” 。扫尘土不仅有益于环境卫生 , 还有益于防火 , 因为把一些可燃性垃圾彻底清除了 , 就清除了一个起火因素
4.祭灶是怎么回事?
祭灶就是在农历小年这一天要祭祀灶王爷 , 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时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举行祭灶的仪式 。据说这一天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 , 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 , 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的习俗 , 因此祭灶王爷 , 只限于男子 。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 , 熟食一般不易保存 , 必须随时烹煮 。不像西方食用面包 , 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 , “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 , 没有燃料 , 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 。
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 , 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 , 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 , 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 , 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 ,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 , 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 , 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 , 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
祭灶节这一天 , 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
5.祭灶的历史渊源
祭灶的历史渊源: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 , 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 , 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 , 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 , 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