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小兔逃跑》教案反思( 二 )


3.点击播放——秋千
小兔子还想逃 , 它一下逃到了马戏团的空中秋千上 。
表演:荡秋千和踩着钢丝走 。
4.点击播放——小孩(完整欣赏)
师:那小兔还打算逃跑吗?
它是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
四、情感教育:
故事里的小兔子后来还打算逃跑吗?为什么?
教育幼儿不乱跑:不管你想去哪里 , 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
五、师幼一起表演《小兔逃跑》
老师做兔妈妈 , 小朋友们做小兔 , 开始表演
师:
一天 , 小兔想离开家 , 它对妈妈说(引导幼儿说)
六、游戏:你变我变 。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宝宝和妈妈你变我变”的游戏 。
---点击宝宝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荷叶、青蛙) , 请一位小朋友用“要是------就------”说一句话 。
2.幼儿操作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一个点击一下 。
七、结束部分 。
活动反思:
刚看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 , 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 , 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感受故事情境 , 对本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忘说到:“小兔为什么要逃走 , 是因为不喜欢家和妈妈吗?”小朋友都觉得不是 , 有的说小兔想自己出去玩玩 , 妈妈不允许;有的认为小兔子是在跟妈妈玩捉迷藏 。
这样一来 , 兔妈妈和小兔的关系就不仅是你逃我追 , 而是兔妈妈对小兔独自外出不放心 , 想陪伴守护着它 。所以 , 小兔变成鸟 , 妈妈就是鸟儿栖息的大树;小兔变成鱼 , 妈妈就是钓鱼人或是追逐鱼儿的浪花;小兔变成蝴蝶 , 妈妈就是最美最香的花朵 , 哪怕小兔变成一只小老鼠 , 妈妈也会变成大花猫脖子上的铃铛!
通过这个故事 , 幼儿理解了小兔渴望证明自己长大的情感 , 也体会到了妈妈疼爱、保护孩子的心意 。最终小兔放弃逃跑 , 是因为知道不管自己走到哪里 , 妈妈的心永远会追随着它 。
当然 ,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
一开始出示封面图画 , 引导幼儿质疑 , 幼儿老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 这跟画面单调的内容有关系 , 利用这幅图来引导幼儿质疑 , 似乎有点“为质疑而质疑”之嫌 。再如 , 幼儿在创编对话时 , 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地体会兔妈妈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 , 以至于当一个幼儿说“我要变成一棵大树” , 另一个幼儿却说“我要变成一个砍树的人” 。
这说明前面几幅图讨论分析还不够透彻 , 幼儿对兔妈妈这一角色变化始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一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
【大班语言活动《小兔逃跑》教案反思】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深刻思考 , 争取用更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 体会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