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处暑吃什么

1.东北三伏吃什么

东北处暑吃什么

文章插图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 。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 。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 。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 。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
2.处暑应该吃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处暑吃什么好?处暑养生七大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
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 。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