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三型辨证( 二 )


处方:
附子10克,干姜5克,熟地15克,萸肉10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苍白术各10克,莲子肉10克,山药15克,鸡内金10克,五倍子10克,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 。
加减:心悸怔忡加枣仁、远志、柏子仁、朱茯神;面色黧黑,四肢失温加鹿角片、紫河车、丹参、桂枝;尿有余沥,夜尿多加白果;腰冷腰酸加肉桂、桑寄生、续断、仙灵脾;阳痿加阳起石、巴戟天 。
6、瘀血内阻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 。
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 。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
处方:生黄芪30克,淮山药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干地龙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茯苓10克,生地20克,元参10克,丹皮10克,葛根10克 。
加减:头昏疼痛明显加草决明、白芷;胸闷、肢体疼痛较剧加桂枝、生山楂、瓜蒌、鸡血藤、?莶草、丝瓜络;瘀痰百结,头晕身重,喘逆,胸闷,加桔梗、牛蒡子、皂荚、路路通;合并心血管病变加黑豆、蚕蛹、何首乌、杞子、炒核桃仁、白茯苓 。
并发症治疗
在上述分型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见症,进行加减或辅助用药治疗 。
1、糖尿病酮症 上消偏重用生石膏、天花粉、麦冬、玉竹、党参、知母、黄连、生地、石斛、沙参;中消偏重予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加黄连、天花粉获效;或用生地60~90克、川连1.5~3克、黄芪9~15克,内服能使酮体转阴 。
2、并发肾病及尿珞感染 肾病出现蛋白尿者,用白花蛇舌草、续断及大量黄芪治疗;尿路感染症见尿浊,尿频尿急尿痛者,用萆解、菖蒲、乌药、车前子、石苇等治疗 。
3、含并周围神经炎 糖尿病性神经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一般用牛车肾气丸治疗 。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用沙参、天花粉、麦冬、玉竹、枸杞子、生地、知母、黄芩、黄连、丹参、泽兰、鬼箭羽等,另服指迷茯苓丸治疗 。感觉障碍,肢体酸痛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用人参白虎汤 。
若四肢窜痛,皮肤灼热为络脉不畅,用四藤一仙汤(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钩藤、威灵仙) 。
4、含并视网膜病变 雀目、耳聋,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羊肝明目丸;白内障加丹参、阿胶;眼底出血用凉血止血的青葙子、谷精草、草决明、杞子、菊花、茺蔚子、大小蓟、田三七、云南白药等 。
5、含并心脑血管病变 合并冠心病以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常用黄芪、当归、丹参、赤白芍、川芎、蚕茧、桃树胶、益母草等 。合并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用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 。
6、含并疱疡痈 证见牙龈脓肿,久久不愈,甚则高热神昏用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牛黄解毒丸 。
2.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 。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消瘅” 。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历代医籍中尚有“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称 。《内经》的消渴记载,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及预后等都分别作了论述 。之后,辨证论治出自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子《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于唐末,为后世医家研充消渴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
现代运用中医药对糖尿病患音进行临床治疗,最早见于1954年 。多病例(29例)观察的首次报道在1977年 。此后,本病的中医治疗开始引起中西医界广泛注意 。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大量的治疗病例和临床总结性资料不断隔现 。根据初步统计,累汁多样本报道的病例己超过800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