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离开父母会哭闹,原来这是分离焦虑在捣乱!( 二 )


自闭症的可能性
若宝宝一直都没有分离焦虑的相关迹象,则建议就医检查、评估,甚至不排除有自闭症倾向 。他说明,由于自闭症幼童在面对亲人或陌生人时,没有明显的亲疏分别,甚至也几乎不会有分离焦虑表现 。
相反地,自闭症倾向的幼童面对正常的情境时,亦可能呈现不合理的强烈情绪反应,因此上述特征应注意,但也不是自闭儿所专有,例如视障、重度认知迟缓皆可能有这些特征,仍需请儿童科医师进一步判断 。
未随时间改善易有分离焦虑症
如果分离焦虑的状况,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善,宝宝的焦虑感可能会加重,甚至演变成“分离焦虑症(SAD)”,即只要离开熟悉的依附对象和生活环境,就会产生过度的焦虑表现,这种情况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
郭煌宗医师表示,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容易有恐惧感、情绪较负面、对外信任感较低,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学习状况和生理健康状态 。
家庭因素影响大
曾有研究发现,若是宝宝患有分离焦虑症,回溯至主要照顾者的状况,通常会发现父母有极大概率(曾)罹患分离焦虑症 。因此,当父母自身的状态不稳定时,通常无法和孩子建立完整、成熟的依附关系,而不安、恐惧感则可能一直存在于孩子潜意识中 。等到他长大,面临到生活某些突发事件时(如到新学校上课),就会诱发出其潜在的分离焦虑症状 。
3方法 父母陪宝宝度过焦虑期
为了让宝宝顺利度过分离焦虑阶段,父母绝对是最关键的辅助角色 。郭煌宗医师提出以下建议:
1观念的理解和准备
首先,父母必须清楚认知孩子是独立个体,并做好适度分离是正常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让宝宝体会、了解到接受这两个部分,逐渐建立相关认知 。
2足够的机会与氛围
除了父母等主要照顾者外,也可逐渐帮宝宝制造和其他亲朋好友的相处机会和氛围,让他慢慢体会、适应这种改变 。但切记,每次和他人接触前,必须先跟孩子说明接下来的状况,不可采取强迫或哄骗的方式,以免适得其反 。
3培养信赖关系
郭煌宗医师表示,“信赖”是建立在父母适当的回应和良好依附关系的基础上 。因此,父母平日仍要与宝宝维持良好互动,建立稳固的信任感,宝宝就不容易因短暂的分离而出现极大的不安与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