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配方组成( 五 )


3.方剂配伍及研究
《方剂学》中记载炙甘草汤 , 用于治疗气虚血弱的心动悸、脉结代及虚劳肺痉 。方中炙甘草、参、枣 , 益气以补心脾 , 地黄、麦冬、阿 胶、麻仁 , 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 , 姜、桂、酒具有通阳复脉之功 , 与益气滋阴药相伍 , 既可温而不燥 , 又可使气血流通 , 脉道通利 , 共收益气复脉、滋阴 补血功效 。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的各代方论 。《医方考》言:“润可滋阴故 用麻仁、阿胶”;《血 证论》则曰:“麦冬、生地、芝麻清润之 , 使桂枝雄烈之气变柔和 , 生血而不伤血”;《成方便读》记载:“麻仁、大枣以润内脏之枯稿” 。近代有人认为 用麻仁旨在润肠道而非养阴血 , 开通下法治心病的先河 。近代有人认为从现代医学来看 , 大便困难 , 腹压增大 , 服肌上升 , 心脏负担加重 , 易诱发心绞痛心梗以及心 律失常 , 治疗时多给予缓泻剂 , 故主张用火麻仁 , 也从另一角度给予全新的阐释“ 。
纵观各家方论 , “麻仁”多与麦冬、阿胶、生地等一派滋阴养血药为伍共奏滋明 润燥、补血生律之功 。众多方家除张联提出了用“麻仁”专主大肠之括约 , 防津液枯稿之人的便秘以及近代与张的类似论述外 , 其余均将“麻仁”与麦冬、生地等滋 阴养血药相提并论 , 可能因为他们对“麻仁”的原物不甚明了 , 而又受尊古祟经之风的影响 , 以致人云亦云 。
炙甘草场的药理研究表明可抑制多种心律失常 , 保护心 肌缺血再灌注 , 促进心肌DNA和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 , 增加脾细胞核蛋白的合成 , 抗缺氧 ,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特发性病窦综合症、冠心病、心绞痛、低血压等疾 病 。从中亦能看出炙甘草场仍是一首以补虚为主的方剂 。方中炙甘草、参、枣、地黄、麦冬、麻仁六味药 , 气、阴、血并补 , 更有姜、桂、酒之通阳复脉 , 对气血虚 弱的心脏疾息甚为妥当 。
在以补虚为主的炙甘草场中配伍以润肠通便为主要功效的火麻仁似有些牵强 。
从以上各家方论及现代研究 , 不难看 出炙甘草汤用“麻仁” , 是取其滋阴补血、养阴润燥之功 。既然以补虚作用为主 , 那为何不用功擅益精养血补虚的黑芝 麻 , 却退而求其次用润燥滑肠为主的火麻仁呢?
4.结语
炙甘草汤功能益气滋阴 , 补血复脉 , 方中用“麻仁”意在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西医在治疗心脏病人时多给予缓泻剂 ,  那么用“麻仁”则取其润燥滑肠之功 。从古今本草及现代研究均可见黑芝麻的滋阴补血之功明显强于火麻仁 , 而滑肠通便作用次之 。此正合方义 , 既能益精养血 , 生 津润燥 , 又不致泻下过度耗伤阴液 , 同时还可保持大便通畅 , 防止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加重病情 。
无论从古方释疑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 。
一主治病症虚劳肺痉而言 , 取火麻仁之滑肠更是无法解释 , 相反胡麻却是治疗肺痉时的常用药物 , 如治疗虚热肺痉的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中即有“胡麻” 。
综上所述 , 从本草流传、药名的演变、药理药化、处方用意及临 床应用等几个方面来看 , 炙甘草场中“麻仁”应为“黑芝麻”更符合仲景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