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必须经历的成长之痛 帮助孩子度过每一次挣扎

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里 , 蒙蒙4岁 , 在幼儿园里她有了自己的小团体 , 这个小团体有4个女孩 , 蒙蒙是领头 , 她们经常在一起玩 , 但真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团体的平衡 。真子5岁 , 她是插班生 , 为了进入小朋友的团体 , 竭力展示着自己交际的能力:带着这4个女孩玩自己编的游戏 , 照顾每一个团体成员 , 给孩子们带好吃的零食 , 送礼物给小朋友……渐渐地孩子们接纳了她 , 当真子看到自己的地位开始稳固后 , 便开始了排挤蒙蒙的行为 , 其他同伴也开始不理睬蒙蒙而追随真子了 。

宝宝必须经历的成长之痛 帮助孩子度过每一次挣扎

文章插图
蒙蒙失去了自己的群体 , 每天孤零零地一个人 , 她想出各种办法来争取回到自己的群体——给小朋友带礼物 , 主动帮助小朋友做事 , 主动和她们聊天 , 但她没有成功 , 真子担心她的回归动摇自己的地位 , 拼命维护着自己在群体里的威信 , 这让蒙蒙深感痛苦 。
蒙蒙的妈妈发现了女儿情绪的变化:曾经喜欢请小朋友到家里来
玩的蒙蒙现在拒绝小朋友来家里;蒙蒙出现了尿床;蒙蒙每天放学回家后无故哭闹;蒙蒙要妈妈抱着自己 , 像个小婴儿一般……蒙蒙妈妈找到了大李老师 。
大李老师关注到了这个群体 , 但她没有轻易出手相助 。她告诉蒙蒙妈妈:蒙蒙的情绪变化是因为失去了群体而引起的 , 这是蒙蒙向成人倾诉痛苦的方式 , 因为她还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这样的痛苦 。建议蒙蒙妈妈在蒙蒙每天回家进行情绪发泄的时候做到接纳和共情 , 帮助蒙蒙整理好当天的情绪 , 妈妈做到了 。
虽然每天到幼儿园都必须要面对真子的挑衅 , 蒙蒙每天早上仍然情绪饱满地坚持上幼儿园 , 像以前一样对待她的朋友们 , 经受着被曾经的朋友拒绝和排斥的痛苦 , 等到下午放学回家后 , 她会对自己的被子拳打脚踢 , 尽情宣泄自己的痛苦 。两个月过去了 , 蒙蒙的坚持有了结果 , 原来的朋友开始与蒙蒙主动恢复友情 , 她们不喜欢被真子命令 , 也不喜欢被真子强迫做她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 她们还是愿意蒙蒙来做她们的头儿 , 蒙蒙重新获得了群体和朋友 。
蒙蒙和真子在发展经营友情的过程中都承受了痛苦 , 这次痛苦给她们带来了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 孩子的心灵力量变得强大 。蒙蒙懂得了对朋友真诚就会赢得友情 , 真子开始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模式 , 
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明白了要与真诚的人结为朋友 , 这些成长对孩子未
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这样的一次痛苦经历 , 他们便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一次发展 。
挫折是大自然为人类生命设定的一个成长心灵力量的程序 , 人类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 其间必然经历痛苦和挣扎 , 这个挣扎就是挫折 。
孩子在完成生命发展任务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遭遇挫折:当孩子生命本能中的自主意识发展起来后 , 会陷入是“独立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还是“留在父母的床上”的挣扎;当孩子的生命进入到社会性能力发展的阶段后 , 孩子会陷入“我想要朋友和群体”和“我害怕被拒绝”的挣扎中;当孩子上幼儿园 , 面对新的环境 , 孩子会陷入“我想与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和“不知道父母还会不会再来接我回家”的挣扎;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 , 会陷入“我多么期待成为一个小学生”和“我能够在新环境中结交到朋友吗”的挣扎中;进入青春期早期 , 孩子会陷入“我很想与异性交往”和“我担心被拒绝和被议论”的挣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