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方( 五 )


活动腰部:站立,缓缓地左右转动身体5~6次,然后双脚自然地前后摆动数十次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常练此动作,对腰膝有益 。
搓腰:也可将手掌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摩挲,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医学上说,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壮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

饮食:冬天可适进如羊肉、狗肉等滋肾壮阳的食物,这对素体虚寒、阳气不振者尤其有益 。对于肾之阴精亏少、阴阳渐衰的中老年人来讲,还可配食乌龟、甲鱼等护阴之品,以求阴阳平衡 。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冬宜食“黑”,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蘑菇、乌骨鸡、海带、紫菜等食物 。不少干果和坚果具有补肾养肾功效,如核桃、板栗、松子、榛子等,冬天食用正合时宜 。
上述食物还兼具健脑、乌发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咸味入肾,可致肾水更寒,寒凉之品则易损元阳,故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并忌寒凉 。
民间有一个说法,“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我的养生实践中,也是非常重视冬天的进补 。当然,我的进补并不是吃很多高营养的食品,或者经常吃涮羊肉等 。我只是会在冬天适当增加肉的食用量,同时在饮食上注意多吃一些有益肾脏和脾胃的食物 。
羊肉:热量高,补充身体能量 。
狗肉:热量高 。治肾阳不足、治肝肾不足等 。
鸭肉: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自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虚弱浮肿;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 。
萝卜:萝卜具有去内热的功效 。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热的东西,这样会造成体内的积热 。常吃萝卜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积热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就是这个道理 。
核桃:健脑“补肾通脑,有益智慧” 。
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 。
白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 。
道法自然,人顺四时 。进入冬季,养生当然顺应冬藏的规律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 。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 。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 。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
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
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 。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 。
其五,夜间忌憋尿 。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
我在养生实践中,冬季养生最重视的莫过于“养” 。我在冬天会避免不必要的活动,甚至减少工作量 。同时,根据天气的情况增加自己的睡眠时间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为10点钟,而起床时间为早晨7点冲 。这样,我在冬天的消耗实际上比其他季节低很多,加上食物中适当的增加热量,我体内自然可以储备更多的热量 。
对于很多人来说,冬天是否应该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比较迷惑的问题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这说明,冬季进行锻炼是可以收到益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