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危害和严重性( 二 )


2. 双胍类:
(1) 苯乙双胍的降糖作用主要为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肌肉组织无氧酵解增加,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 。主要不良反应:因组织中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而产生大量乳酸,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血症,发生后死亡率为
50% ,故使用时应十分谨慎 。
(2)
二甲双胍 。本品不仅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 )水平,升高纤维蛋白溶酶原活性,降低与β - 血栓球蛋白、血栓素β
2 水平,降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焦性的作用 。同时,对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者,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且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因此英国前瞻性研究( UKPDS )推荐二甲双胍为肥胖性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但对非肥胖或伴有潜在肝、肾或心脏功能不全者,则应慎用或少剂量,以防乳酸中毒的发生 。
(3)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为新型口服降血糖药,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吸收,具有降低饭后高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的作用 。不良反应有肠道多气、腹胀、腹泻等,个别亦可出现低血糖反应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宜与三餐吃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
3 种,其特点是可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减少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并能延迟小肠中的葡萄糖的吸收,从而 ` 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下降 。因此,只有与第一口饭同服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餐后血糖升高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由于该类药可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延迟在肠道停滞时间增加,经细菌酵解产气增多,所以部分病人可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
二、胰岛素类
一般为皮下注射,其作用机理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并能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因而能降低血糖 。
目前临床上主张:①更积极用药,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反应日差,血糖控制不良者,应换用胰岛素治疗 。②尽早应用,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不要拖到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 。而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使β细胞处于完全休息状态,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用药方式:推荐与 SU 、双胍类降糖药或阿卡波糖联合应用,白天给予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MPH ),补充夜间基础胰岛素水平 。
格列齐特与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水杨酸盐)、磺胺类抗菌药、香豆素类抗凝剂、单氨氧化酶抑制剂、β - 受体阻断剂等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 。苯乙双胍与双香豆素类药物合用时其抗凝作用加强,可致出血倾向,服用本品后,加压素的升压作用增强 。总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降糖药物是很重要的 。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的高低,合理调整剂量,以利于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口服降糖药各有其特点及服用时间,如患者不懂得怎样吃药,就起不到降糖效果 。
30 分钟服用 。磺脲类降血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以及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下降 。因磺脲类降糖药经口服吸收后还需要一定时间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后,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所以在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