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妈在文文写作业的时候发现她的文具盒里有支新铅笔,可明显不是自己给孩子买的,问起文文,文文说:“这是因为我唱歌唱的好听,老师奖励我的 。”可是文文妈侧面向老师打听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没过几天,文文又带回一个樱桃小丸子的小玩具,文文妈问这个玩具是从哪里来的时,文文回答说这是小朋友送她的 。结果,文文妈再次从老师那里证实了文文又是从幼儿园偷偷拿回家的 。最近一次,文文妈竟然发现女儿从自己口袋里偷拿了十元钱去楼下的商店买了十根棒棒糖,而这个棒棒糖是自己严令五申不能吃的,因为文文的大牙都已经因为吃甜食坏掉了 。为了瞒妈妈,文文将自己的棒棒糖偷偷藏在枕头底下,结果还是被发现了 。文文妈对女儿的行为很担心,这么小就偷拿别人的东西,长大了还得了!
文章插图
偷拿别人的东西其实也是3~6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并非个别的现象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想立刻得到 。尤其大多数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这就更让很多孩子产生“觉得好就想要”的心理 。
另外,小孩子还不太理解私有财产的意义,越小的孩子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东西越不能很好地区分,即使知道是别人的东西,因为想要,也会不考虑是否属于自己就想拥有 。他们还没有建立“尊重别人财产权”的概念, 更不明白“偷窃”的意思 。
偷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还与家长的关爱缺失有一定关系 。如果家长工作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作为补偿的手段往往是给孩子买一堆玩具或者零食,这就会更加助长孩子对物质的追求以用来满足自己的空虚与不安全感 。如果家长不仅在精神上不能满足孩子,在物质上对孩子的提供也相当匮乏,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利用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自己 。
孩子发生偷拿东西的原因还包含着一定的寻求刺激的心理,他可能会想: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他又不知道,多好玩和刺激呀!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叫“偷窃” 。
明白了3~6岁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后,很多妈妈可能会松了一口气,知道了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有些妈妈不懂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不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心理,还会让孩子对自身产生深深地厌恶,“小偷”的标签从此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
【遏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不该指责甚至打骂】 因此,3~6岁的孩子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情况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同样也需要家长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如果孩子到了童年期和青春期还出现这个问题,那问题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因此,坏习惯一定要遏制在萌芽阶段 。
- 小孩子的个性行为 父母应该积极认同
- 家长批评孩子要注意方式需注意五个问题
- 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小惩罚手段
- 好的批评孩子的方法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 孩子不听话可以借用旁人教育效果更好
-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纠正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
- 孩子嬉皮笑脸 对大人的批评不理不睬
- 男性姐妹多生女儿的概率大增
- 孩子容易分心的对策家长需以身作则
- 孩子爱学样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