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个性行为 父母应该积极认同

苗苗妈在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对她说,苗苗在幼儿园又干了件让老师赞叹不已的事情,中午小孩子们看电视时,老师在门口站着,苗苗竟然知道主动去给老师送了个凳子,让老师很感动 。

小孩子的个性行为 父母应该积极认同

文章插图
苗苗妈听的很开心 。但是,回家后她开始想的更多了:苗苗在和大人相处的时候,在很多事情中都能看得出她是个有眼色的小机灵鬼,很会看大人的态度做事讨好大人 。但是这样似乎有点太不像个4岁的小孩子了 。她会不会太按照大人们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了呢?这样会不会太委屈了做小孩子的天性,而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真实个性了呢?
作为老师,是很喜欢这样的学生的,但是作为一个学生,他们会喜欢一个和老师走的太近的孩子吗?苗苗以后这样的做法会不会造成其他孩子对她有别的看法,以至于会对苗苗不好,或者更进一步的说,会不和她玩呢……
面对类似苗苗这样的行为,做家长的有时比较难以判断和把握,甚至像苗苗妈这样产生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孩子获得大人的喜欢,灵活圆滑,善于变通,但又担心孩子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 。其实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有“见风使舵”的时候,关键在于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是适宜的 。
3~6岁的孩子已经能理解语言指令和基本的行为规则,并且对产生的后果也能够有所预料,因此,讨好大人是他们调整行为的方法之一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能从成年人的行为或者脸色中得到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社会适应性的一种积极的表现 。3~6岁的孩子正是开始学习判断、识别环境和自我行为的年龄,孩子喜欢看父母或大人的脸色行事是天经地义的 。
【小孩子的个性行为 父母应该积极认同】 像苗苗这样的孩子,很懂的让大人开心,她在小伙伴中的表现又如何呢?难道她只知道讨好权威吗?只要孩子在让别人开心的时候自己是自然快乐的,那就是她充满爱心的表现,如果她本意不想那样做,而却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勉强去做,其实是可以通过她面部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看得出来的,毕竟3~6岁的孩子是不会伪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