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嫉妒的表现行为 是渴望爱的诉求

【孩子有嫉妒的表现行为 是渴望爱的诉求】 当当妈晚上推着推车带着小儿子丁丁来接大儿子放学,结果幼儿园老师向她反应了一件事,今天画图画课的时候,老师表扬了画得很好的雨点儿小朋友,并且奖给了雨点儿一朵小红花 。结果在图画课快结束的时候,当当走到雨点儿的旁边,用自己的彩笔在雨点儿画好的画上乱画了几笔,将雨点儿的画弄的一团糟,雨点儿哭了起来 。老师把当当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当当说:“我就不喜欢她画得比我好!”老师还提到当当在幼儿园不像过去那样活泼了,如果老师表扬了哪个小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做游戏的时候也不爱和这样的小朋友玩 。

孩子有嫉妒的表现行为 是渴望爱的诉求

文章插图
当当妈听了老师的话,不禁想起当当在家里也经常和弟弟比,并且也有这种嫉妒的情绪 。前几天自己给丁丁买了一件衣服,当当看到了也要妈妈给自己买件新的,因为当当不缺衣服,妈妈就没有答应给他买,结果晚上的时候,妈妈看到丁丁的新衣服被剪了一个口子 。
当当妈反思着自己在小儿子出生后对当当的忽视,意识到自己教育上的问题 。自从小儿子出生后,但当妈一门心思放在他的身上,而忽略了当当的感受 。而每次两个儿子争执吵闹的时候,自己无一例外都是批评当当,要他有个哥哥的样子,要让着弟弟 。如今当当在家里既不爱和妈妈说话也不愿意和弟弟玩了……
当当这样的表现,隐藏着明显的嫉妒信息 。妈妈生了丁丁之后,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爱自己了,对自己很忽略,由于受到了忽视,让当当的心理处于紧张而敏感的状态,同时也会对剥夺爱的“对手”——弟弟产生敌对情绪 。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也是家庭中情景的外化表现,当当用损害雨点儿的画的手段达到老师的关注与剪坏弟弟的新衣服引起妈妈的关注同出一辙,这背后都深藏着一个渴望,那就是需要被爱 。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性格就发生了扭曲,形成了嫉妒 。
嫉妒如果蔓延与激化,孩子就很难处好同伴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平添莫名的烦恼与痛苦 。嫉妒是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缠的“魔鬼”,家长必须从小帮助孩子必须战胜这个“心魔” 。
父母的行为和教养方式,家庭的情感氛围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形成 。妈妈是孩子幼时最依赖的对象,妈妈的举止在孩子那里最有说服力 。如果像当当妈妈一样,凡事不分青红皂白先训斥大孩子一顿,凡事都要让大孩子做出忍让,而忘记了不论多大的孩子同样需要妈妈的爱和理解,更不要说当当只有四五岁 。如果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孩子就会处于悲伤、无奈、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整日生活在一种提心吊胆、痛苦无奈的压抑情绪中 。压抑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很容易变成攻击行为 。由于攻击行为的出现,又会造成孩子和伙伴之间的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不合群,这又继而使自卑和焦虑心理加重,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来说,给孩子充足的爱和安全感是避免孩子产生嫉妒之火的一个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