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 五 )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
6.治疗
⑴对症处理 。
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
六.细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杆菌 。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
3.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 。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 。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 。
2-3天内病情好转 。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 。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 。此型病情较重 。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
5.治疗
⑴中毒型: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
⑵一般治疗 。
⑶抗生素治疗 。
七、麻 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
【秋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临床表现: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 。
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 。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 。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
2、流行病学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 。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 。
3、临床表现:
⑴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
⑵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 。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度充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