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丸方解( 二 )


【组成】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缩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黄色)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炒)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
【方歌】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
【制法】上为细末 。
【用法】每服2钱,枣汤调下 。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 。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
2.《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 。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 。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 。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 。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
【附注】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苓白术丸”(见《医林绳墨大全》;改为膏剂,名“参苓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
25):参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拟胆碱药的作用 。
【现代应用】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 。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
参苓白术散-
方剂3-《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方名】参苓白术散( 补脾)
【 主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 。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 。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盛,诸病丛生矣 。
【 组成】人参、白术 土炒 。茯苓、甘草 炙 。山药 炒 。扁豆 炒 。薏仁 炒 。莲肉 炒去心 。陈皮、砂仁、桔梗 。
【用法】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
【方论】《医方集解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 。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 。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 。陈皮、砂仁,入补药则补 。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於地道 。
肺和则天气下降 。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
参苓白术散-方剂4-《回春》卷三
【来源】《回春》卷三 。
【组成】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山药(炒)、砂仁(研)、藿香、陈皮、干姜(炒)、莲肉(去心皮)、诃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