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丸方解( 三 )


【加减】呕哕恶心,加半夏、乌梅;元气虚脱,昏倦,加黄耆、升麻少许,去砂仁、藿香;饱闷,加厚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炒苍术、乌梅、熟附子少许 。
【主治】气虚泄泻 。
【制法】上锉1剂 。
【用法】加生姜1片,灯心1团,水煎服 。
【附注】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内景篇》引作“参苓莲术散” 。
参苓白术散-方剂5-《片玉痘疹》卷五
【来源】《片玉痘疹》卷五 。
【组成】人参、白术(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枳壳(炒) 。
【主治】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 。
【用法】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引,煎服,不拘时候 。
参苓白术散-方剂6-《婴童百问》卷二
【别名】和中散
【来源】《婴童百问》卷二 。
【组成】扁豆(炒)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甘草(炙)2钱,山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 。
【功效】急惊下后和气助胃 。
【制法】上为末 。
【用法】每服2钱,枣汤送下 。编辑本段参苓白术散-方剂7《镐京直指》
【来源】《镐京直指》 。
【组成】东洋参2钱(米炒),白茯苓3钱,煨肉果1钱5分,炒薏苡5钱,炒车前3钱,仙居术2钱(炒),淮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炒谷芽5钱 。
【主治】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 。
【制法】上为末服 。
参苓白术散-方剂8-《己任编》卷三
【来源】《己任编》卷三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治】小儿疳症,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
参苓白术散-方剂9《种痘新书》卷四 。
【来源】《种痘新书》卷四 。
【组成】白术1钱,人参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莲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诃子(煨,用肉)4分,陈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
【功效】健脾去积 。
【主治】痘疮虚泄 。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气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
参苓白术散-方剂10-《幼科指南》卷下
【来源】《幼科指南》卷下 。
【组成】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
【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
参苓白术散-方剂11-《古今医鉴》
【来源】《古今医鉴》
【组成】人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9g,山药15g,莲子9g,桔梗6g,扁豆12g,薏仁9g,砂仁6g,陈皮9g 。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渗湿,保肺(培土生金) 。
【辨证要点】面色眯白或萎黄,饮食不化,腹胀便搪,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略腻,脉虚缓 。
【注意】本方是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 。重点在渗湿患者以长期脾胃气虚挟湿为特点,适合大多数气血不足有饮食不佳、腹胀但症状并不分明的亚健康人群,尤以中年妇女多见 。并本方用药平和,辨证正确,可考虑长期做丸、散剂用 。
【方论】本方证为脾虚夹湿所致 。方中以人参、白术、扶荃益气健脾渗湿,为君 。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 。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适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